學者:「臺灣有事」未登日政策文件 別以為高市會有具體承諾
日本國會舉行首相指名選舉,推舉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爲第1044代日本首相。(圖/歐新社)
日本國會今舉行首相指名選舉,推舉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爲第1044代日本首相。臺灣學者觀察高市執政,均指向內部挑戰大,需有效平衡保守派和溫和派的派系之爭,先確保追加預算和年度預算有序通過,再爭取回應日本民衆對經濟表現的期待;對外部分,高市勢必會緊盯中美關係,甚至可能以經營對美關係爲先,可預見日本會在美國的印太戰略佈局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教授郭育仁表示,從現在起,高市的執政沒有蜜月期,日本國會正在審查追加預算,下月就要提出明年度預算並送交國會明年初開議來審查,加上東協峰會和APEC峰會接連登場,美國總統川普也要訪問東京;換言之,挑戰接踵而來,追加預算、中央政府總預算、派系平衡和外交表現,只要撐過明年年初且不出錯,自民黨和日本國民對高市的執政信心就會比較高,現在起的兩個月是關鍵。
郭育仁指出,只要度過眼前這關,日本在未來兩年內沒有重大國政選舉,高市有施政空間。
輔仁大學日文系特聘教授何思慎則說,包含派系和預算在內,高市的檢驗期就一年,自民黨與維新會的合作是否能確保施政順暢還待觀察,此外,高市揹負着民衆對安倍派涉入獻金事件的懷疑眼光,如何扭轉人民觀感,在在考驗高市。
何思慎說,按慣例來看,明年衆院可能會改選,高市必須要度過這場選舉,才能證明執政能力,擺脫短命首相的陰影。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兼任教授楊永明指出,高市的最大執政重點與考驗,是她所主打的「新經濟政策」,強調擴張性財政支出與戰略性產業投資,雖然激勵日本股市飆升,但仍是受關注的半導體、AI、國防等關鍵領域,是否在高市政策推動之下,能夠成爲驅動日本經濟轉型的新引擎。
至於外交領域。何思慎說,高市要緊盯中美關係,加上日本在中國有着經濟利益,過去的高市議員縱然對中態度強硬,在擔任首相後,勢必要做出穩健處理,相信高市不會貿然過激。展望未來的日中關係,何思慎說,不絕對樂觀但也不必然悲觀。
楊永明則說,預期日本與中國雙邊關係應非短期能改善,也不會是高市外交的核心;雖然高市不參拜靖國神社,也不會改變過去她在歷史問題的發言與態度。
針對美國總統川普,楊永明說,高市在外交政策上,當然仍是以美國與G7爲核心,強化日本作爲西方在東方的代理人角色,支持川普各項外交政策,推進日本與美國在全球供應鏈安全與地緣政治的合作。
郭育仁提到川普將在28日訪問東京,在此之前,高市已經調整了她在選舉期間主張要重談對美關稅方案的說法;他說,川普這趟東京行在爭取日本對美投資和要求日本提高軍費負擔的領域,應該都會有收穫。
楊永明說,高市在軍事與安全政策上,應會落實她長久保守與強硬的政策主張,包括鞏固與擴大美日安保體制、強化自衛隊地位、推進印太聯盟與軍事預算擴編。
郭育仁表示,若川普短時間內無法對中國取得進展,目標一定是放在美國的亞太盟友臺日韓,且日本之於美國的印太戰略架構中,角色會提高。
何思慎和郭育仁都提到,高市過去在對外關係展現的強烈色彩,都會在上任後面臨調整,前首相安倍晉三週旋於美中俄之間,就是一個鮮明的借鏡。
高市過去主張「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何思慎說,一直以來「臺灣有事」並未登上日本的政策文件,在高市手上也很難有突破,更不要以爲高市會在臺灣安全上做出什麼具體承諾,因爲這會立刻牽動中日關係,衝擊日本國家利益,即便高市想冒險,外務省的官僚們也會提醒高市首相何謂日本國家利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