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配套不到位 民間車位恐難共享

「共享車位」政策推動成效有限,學者指出,方向沒錯,若配套、法令和安全保障不到位,政策恐難落實。

逢甲大學運輸與物流學系兼任副教授鍾慧諭說,共享車位鼓勵民間把閒置車位開放出來使用,是典型「共享經濟」的一種。社區開放車位,既能解決停車問題,也能爲社區帶來額外收入,「雙方都有好處」。

鍾慧諭也說,現在科技很進步,像車牌辨識、ETC設備、監視器都很普遍,真的出狀況也能調查釐清,加上大樓通常有管理員與門禁,「安全其實有基本保障」。大樓車位屬半公共空間,政府若能補強配套與法令,政策會更有推動空間。

逢甲大學運輸與物流學系助理教授洪百賢說,社區大樓私有停車位釋出,可讓停車空間最大化。不過,社區大樓是私人產權,外來車輛進出與住戶共用出入口,安全管理最敏感,若發生事故或糾紛,責任難以釐清。他建議,市府應先建立明確制度與安全規範,確保居民與使用者權益,政策才推得動。

高雄某商辦共享車位業者表示,共享車位收入相較商業活動效益比率甚低,部分車位持有者寧捨棄該收入,預留充足車位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