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揭臺灣核電秘辛!國際原子能總署監控 設備只能跟這國買

8月23日將舉辦核三重啓公投,擁核及反核兩派意見再次搬上臺面交鋒。圖爲5月17日已停機的核三廠。(示意圖/資料照)

8/23除了是7席立委罷免投票,同時還有核三重啓公投。由於過去許多民衆擔憂核能恐對環境造成危害,持反對意見,但近幾年由於國際上重視溫室氣體減量,推出碳足跡、碳稅等概念,核電由於發電成本較低,日本、法國相繼重啓核電。針對新核能技術、以及臺灣核能遭到國際監管等秘辛,清大教授葉宗洸近日也在網紅丁特的節目上做出解釋。

葉宗洸表示,臺灣的核能燃料棒及相關設備只能透過美國買,沒有辦法自己採購,因爲沒有國家敢賣核燃料給臺灣,要買核燃料,美國是必然的掮客。他指出,臺灣在國際原子能總署跟美國都有留下黑紀錄,原因是過去張憲義跑到美國,把臺灣要發展核武的計劃說出去。

他接着提到,現在每年國際原子能總署派人數燃料棒,如果數量變少了,還要找到原因,且臺灣核電廠在運轉的時候,都有監視器照着壓力槽,畫面會發送到原子能總署,「換燃料棒的時候,抽出多少根,放進去多少根,下次就派人來親自清點,國際原子能總署也會每年到清華大學檢查覈子反應器。」

實際查詢臺電官網,針對「用過核子燃料是否可提煉作原子彈?」的提問,官方解釋,核能電廠運轉發電過程中產生的用過核子燃料,其中含有鈾和鈽,但是必須經過再處理纔可能提煉出來,纔有可能用來製作原子彈。臺電用過的核子燃料受國際原子能總署之檢查、監督,是不可能提煉鈽來作原子彈的。

行政院長卓榮泰6月時曾表示,對於新式核能部分,臺灣願意與世界共行,希望能對產業界做出更多支持。而目前各國普遍視SMR「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all Modular Reactor)爲核能產業新里程,另一新技術核融合還需要相當長的商業化時間。

所謂的SMR是比常規核分裂反應爐小的反應爐,發電功率最高約只有300MW。葉宗洸稱,其實當前半導體廠非常想在廠區蓋SMR,目前有2大好處,第一個是不用跟臺電電網掛勾,提供自己穩定電力;第二個電力是無碳的,可以跟日本、韓國比碳足跡,但現在還要等政府法規通過。

他接着表示,現在大陸跟俄羅斯有SMR運轉,臺灣只能跟美國買SMR,但按照美國幾家大型公司規劃,最快在2028年能完成測試,真正要等商轉要等到2030年,這也是行政院長卓榮泰說,2030年新核能技術推出會考慮的原因,「現在我們除了軍購,有多了一個東西可以買」。

葉宗洸稱,核電廠執照只有40年,當初是美國其他電廠反對核能發電市佔率太高,而推行反托拉斯法。他還指出,美國有90幾部核電機組,但其中80幾部是延役的狀態,所以核電機組經過安全檢查跟系統測試後是可以進行延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