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呼籲 央行考慮預防性降息

超級央行周登場,主要央行將釋出對下半年經濟情勢觀察並提出對策,財經學者示警,新臺幣持續走升,臺美利差大,若美聯準會降息,央行都不動的話,新臺幣會有進一步升值壓力。加上美國對等關稅結果將公佈,央行應預防性降息,以降低高關稅對經濟成長衝擊。

東海大學經濟系教授邱達生表示,今年升息不可能,若聯準會6月降息,建議央行也應跟進,以維持利差,至少可避免新臺幣持續走強,畢竟臺灣以出口爲導向,新臺幣匯率是不得不關注焦點,雖然全球央行利率政策多聚焦物價與勞動市場,但新臺幣匯率也是央行調整利率關鍵之一。

邱達生指出,近期我國壽險和出口業者皆對臺幣走強感受相當大壓力,央行即將召開第2季理監事會,由於臺灣下半年經濟情勢與臺幣匯率都不容樂觀,央行可以考慮降息。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指出,主計總處預估下半年經濟成長1%,這是在我國與日本、南韓等競爭對手國對等關稅爲10%、中國大陸30%情境下設算,偏向樂觀,假設7月對等關稅不是很高,或許臺灣經濟還可承受;反之廠商利息支出會愈來愈大,預防降息是可考慮的政策。

吳大任分析,若新臺幣維持強勢,廠商可能面臨有訂單也不敢接情形,畢竟做愈多賠愈多,但這些企業過去景氣較好時跟銀行借錢投資,現在每個月要繳利息,當營收逐漸出問題,繳利息壓力就會愈來愈大,撐不下去可能倒帳,一旦倒帳就會有金融風險,「央行可能會考量下半年的金融風險,在下半年某一時間點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