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觀點-解讀臺積電、美國、臺灣的三方關係
美國川普總統與臺積電魏哲家董事長聯袂宣佈臺積電將在美大幅投資1,000億美元,國內對其在美投資規模和內容相當重視,市場需要從臺積電、美國、臺灣三方的角度來解讀後續可能的發展。圖/美聯社
美國川普總統與臺積電魏哲家董事長聯袂在白宮開記者會,宣佈臺積電將在美國大幅投資1,000億美元。這是國內甚至於國際相當勁爆的新聞。國內對臺積電在美國投資的規模和內容相當重視,也有關注點。我們需要從臺積電、美國、臺灣三方的角度來解讀後續可能的發展。
魏哲家董事長在記者會表示,臺積電將在美國增設三座晶圓廠、兩座先進封裝廠,和研發中心。不僅投資規模大,而且涉及到研發中心,牽動很多國人的敏感神經。另外,在記者會中段,有媒體詢問,如果中國犯臺,這項投資案能否最小化晶片產業受創對美國的衝擊?川普表示:「美國將在晶片產業中佔很大的部分…如果臺灣出事,“we have a big impact”。」這些說法耐人尋味。
美國極力爭取半導體先進製程從拜登以來一以貫之。川普總統對臺灣半導體產業與臺積電一再放話,還涉及臺積電與Intel合作提議。川普總統不願再依晶片法案給蘿蔔,但美國政府可能動用的棍子則不會只是關稅威脅而已,還有其他。因此,臺積電擴大在美國投資其實有其不得不然。
然而,從臺灣的角度來看,姑不論臺積電和先進製程是否爲臺灣的「矽盾」,美臺之間在先進製程質與量的相對變動,可能會影響臺灣在美國第一島鏈相關地緣政治抉擇的重要性。
因此,臺灣目前要加強向國際社會訴求臺積電與臺灣休慼與共的連結關係和重要性。臺灣本身的經濟與產業氛圍和半導體生態系次系統扮演關鍵的角色,使得臺積電及其供應鏈非常獨特和優異,進而能與以美國爲主的IC設計大廠及其他國際夥伴形成共榮發展的模式。因此,臺積電即便在海外設廠,其國外子公司的營運也與臺積電在臺灣的發展息息相關。
臺灣的臺積電就像一個航空母艦的「母艦」,不僅對臺灣很重要,對臺積電的海外工廠營運也有不容忽視的外溢效果。藉此,我們可向國際社會訴求:不能因爲臺積電跨國佈局,就忽略臺灣的安全或臺灣海峽的穩定。
另外,國人也相當關注臺積電技術根留臺灣的問題。常見的說法是研發中心設在臺灣,臺積電在臺灣類似中央廚房,可以推陳出新發展新制程和領先技術。但是,也有一些跨國企業在臺設立「研發中心」(如ASML),這就表示這些跨國企業的核心技術外流了嗎?
實務上,跨國企業的國內外研發佈局其實有多元的內涵和研發中心位階。就位階而言,有全球總部、區域總部、事業部,乃至於搭配工廠配置等層級;各層級的研發任務與項目差異甚大。就內涵而言,有些海外研發執行「調適性研發(adaptive R&D)」,不涉及到關鍵技術的研發。另外,臺積電於2022年在日本筑波設立了3D IC研發中心,負責研究下一代三維矽堆疊和先進封裝技術的材料領域,任務是研發推進先進製程所需的互補性技術。所以,未來我們需要進一步關注的是臺積電在臺灣、美國的研發中心/據點之任務分配與網絡關係;不宜簡化地討論臺灣對關鍵技術的掌控度。
魏董事長在白宮記者會的投資宣佈其實只是一個開端,檢視後續對臺灣的影響,需要我們從臺積電、美國、臺灣的三方關係,用更深入的角度來進一步觀察與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