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觀點-割歐洲韭菜 美國再次偉大的起手式

圖/美聯社

如何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美國民主黨與共和黨顯然有不同的策略與想法。

在拜登政府時期,雖沒有喊出MAGA,但在策略上是拉上歐洲,以保衛烏克蘭爲藉口,引戰俄羅斯,以期快速拖垮俄羅斯;至於對付中國,應是在拖垮俄羅斯之後手到擒來之事。然不想,此一戰略最致命的錯誤是讓俄中之間形成前所未見的戰略伙伴關係,非但讓快速拖垮俄羅斯的美夢破裂,同時也重創美國經濟,而直接導致民主黨政府的下臺。

既然俄羅斯在中國的支持下是打不垮的,且只會便宜了中國,那麼在戰略上就必須改弦易轍否則反而會拖垮美國經濟。爲此,川普在MAGA大戰略下,不但要停止俄烏戰爭才能在經濟上止損,更要拿下烏克蘭的稀土用以充實美國國力,也才能讓美國再次偉大。

與俄羅斯瓜分烏克蘭應只是MAGA的起手式。這是高明的一石二鳥之策。其一是藉此重新建立起與俄羅斯的利益分享的合作關係;之後,纔有可能進一步發展出戰略互信,從而讓美俄中之間的三角關係由(俄中)抗美翻轉爲(俄美)抗中。如此方能拖住甚至直接打擊中國。

其二,在擒住中國之前,也須先讓美國國力回血,纔能有更多的本錢與中國對抗。從烏克蘭取得的經濟利益畢竟是有限的,展望世界,北半球國家、OECD國家中,日本及韓國能再深掘的邊際經濟效益快速下降,中東國家目前情勢混亂故不在此波優先收割的名單之列;環顧四周,收割歐洲正逢其時也。

其實從川普觀點來看,歐洲國家「欠」美國太多了。在二次大戰時,若不是靠美國的幫忙,歐洲早已被納粹德國統一。之後,歐洲靠着「馬歇爾計劃」的支助才能順利地完成戰後經濟的重建與復興。其後,在美蘇冷戰期間,北約成立後,大多數軍事開支都是由美國支付,歐洲在享受和平紅利之餘,經濟也纔有穩定發展的可能。

惟隨着歐元及歐盟的創建則是對美國霸權的挑戰,故須在其成氣候前發動反制,故可觀察到從科索沃(南斯拉夫)之戰後,在種種因素影響下歐元爆跌;其後,歐元也再次從俄烏戰前的1歐元約兌1.13美元貶至戰後8個月最低1歐元只兌到0.97美元。

爲此,我們就不難理解,爲何美俄在談如何瓜分烏克蘭時,這些在拜登政府時期出錢又出力的歐洲國家連上桌的機會都沒有。更有甚者,西歐國家除須大增其軍費預算外,亦傳出,北溪天然氣管道除須低價轉讓給美國外,再由德國出錢修復;之後,俄羅斯仍可輸氣賺錢外,美國也可坐收天然氣的過路費,而苦主德國也只能叩頭謝恩終於有氣可用了。

現今在川普關稅大棒下,歐盟及北約國家處境更是雪上加霜,在巨大的國內經濟壓力下,歐洲各國領導人實已自顧不暇,有哪一國願意爲丹麥的格陵蘭島發聲?而若美國快速拿下格陵蘭島將其變成美國第51州之後,加拿大會真成爲其第52州嗎?

如今國際的現實是,川普領導下的美國在領土擴張上的確是會讓美國愈來愈偉大,惟在國際信譽被毀下,能助其完成聯俄抗中的大戰略嗎?另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美國是否給現今的俄、中兩強立下個可東施效顰的兼併新典範呢?在不久的將來應可看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