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不滿政院怠惰 修法1周可成

行政院13日邀地方首長座談,共商《財劃法》解方。圖爲財政部長莊翠雲(左起)、副院長鄭麗君、院長卓榮泰、秘書長張惇涵、主計長陳淑姿一同召開記者會。(姚志平攝)

行政院長卓榮泰13日邀集地方政府共商《財劃法》解方,認爲必須全盤檢討。學者不滿,批行政院首先要爲行政怠惰道歉,不可用公式分母錯誤當「籌碼」,全盤推翻修法結果,再一次遂行「政治鬥爭」,建議只要發佈一些行政原則補救公式上錯誤,2026年統籌分配稅款趕得上。

政大財政學系教授陳國樑表示,長久以來朝野都有共識修《財劃法》,行政院卻在修法過程未提政院版本,首先應要爲自己的不作爲和行政怠惰道歉。但行政院的態度卻是,明明知道法規有問題,卻將「責任」甩得一乾二淨,全怪在在野黨的頭上,利用公式分母的錯誤當作「籌碼」,全盤推翻修法的結果。

陳國樑認爲,行政院所有的動作都不是要解決問題,而是在覆議失敗、釋憲不利的情況下,再作一次行政救濟和政治鬥爭。他主張行政院此時不宜推翻修法、趁機「洗白」過去的不作爲,遂行「政治鬥爭」。

分母錯誤如何調整?陳國樑說,以往法律解釋上行政院還是可以有作爲,在符合立法精神發佈一些行政原則、補救公式上的錯誤,讓議會得以籌編預算經議會審查。

陳國樑指出,如果朝野有共識要修法,透過逕付二讀方式,1個星期內就可修法完成,重新通知地方2026年統籌分配稅款編列就能趕得上。未來《財劃法》應該訂立檢討機制,每3年檢討是否符合當初拉近城鄉差距的立法意旨。社會容許循序漸進的方式改革,《財劃法》已經修正,政府應該先解決公式分母錯誤的問題,後續再來檢討事權調整。

至於「事權」是否要重新劃分?陳國樑表示,要回歸《憲法》、《地方制度法》、《財劃法》的規範,釐清原本應該由地方負擔,卻由中央在負擔的政策,像是高中的經費等;中央請客卻由地方買單政策,像班班有冷氣等,這些都可進一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