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越主動,學得越輕鬆,成績卻更好
打過羽毛球的人都知道,自己主動掌握節奏和被對手調動滿場跑,感受完全不一樣。
學習也是如此,主動不是多做事,而是自己掌握學習的節奏,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1
大班制的弊病
知識有三個區:舒適區、學習區、恐慌區。舒適區太簡單,比如1+1=2,重複一萬遍也不會提高1分;恐慌區太難,學多少遍也學不會;只有在學習區,學習效果最好。
每個人的 水平不一樣,所以學習區不一樣, 你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節奏,學得輕鬆,效率更高,進步更快。
然而, 學校是大班制,只有一種進度, 這必然會讓差生跟不上,學霸吃不飽。如果你不會調整自己的學習節奏,學得很辛苦,成績卻很差。
越不主動,越學不懂,越不想學,主動性越差,進入惡性循環。
2
主動纔有效果
對於學霸來說,學習是主動的目標,不是被動的任務。
比如寫作業,如果只是爲了完成任務,就會應付了事,做了跟沒做一樣,時間也都浪費了。作業其實是爲了檢測課堂知識是否掌握,是主動學習的一部分。
學霸知道主動預習。不預習你就不知道第二天聽課的重點,聽課效率就低;
學霸知道主動複習。複習是爲了搭建知識體系,建立知識聯繫,強化記憶;
學霸知道主動覆盤。考試不是結束,是真正學習的開始,從錯誤中學習是最高效的學習……
所有的學習環節,你主動多做一步,省下之後無效的十步;你主動多投入一分鐘,省下盲目補課刷題一小時。
學習積極主動的學生,是自己安排學習進度,穩紮穩打,步步爲營。
3
怎麼辦?
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學習更加積極主動?
1、勝任才願意做
一件事情,做了很長時間都做不到,就會心生厭倦,更別說主動做了。
所以,解決能力問題,是積極主動的基礎。
記憶有方法,學習有方法。有了方法,能夠做到,纔有信心。
孩子爲什麼喜歡打遊戲?因爲遊戲都是由易到難。如果一個遊戲上手極難,經常遭遇挫敗,沒有誰願意玩。
幫孩子找到方法,循序漸進,贏得勝利,建立自信,開啓主動的大門。
2、遊戲化策略
加減乘除的計算有難度嗎? 當然沒有。 但如果兩個人比賽,出幾道題,看誰又快又準, 這就變成了一場遊戲。 輸的一方要有懲罰,遊戲就變得非常刺激。
能夠在生活中找到遊戲樂趣的人,纔是真的牛人。那些取得成就的人,都是把生活當作是一場遊戲,全情投入,樂此不疲。
很多事情如果你把它當作是任務(比如作業),那它就是任務,是令人煩躁的事情;相反,如果你把它當作一場遊戲。你來排兵佈陣,安排先後順序,給自己限時,和昨天的自己比賽,看自己能不能更快更好地超過昨天的自己。
遊戲爲什麼讓人沒負擔?因爲你是在扮演別人的人生,不會有嚴重的後果。
所以,你可以轉化角色,想象你現在是一個參謀,給遊戲玩家提建議。比如,上課把知識學會,這是一場遊戲,你會給參加遊戲的玩傢什麼建議?他應該怎麼聽課,怎麼記筆記,怎麼提問題?
以遊戲的心態,勇闖真實的人生,會有切實的收益。
3、陪伴
獨自面對挑戰很難,但如果有人陪伴,一起拼搏,就增加很多動力。
比如,每次我和藤藤一起組隊打卡背單詞,他背的時間就更多。他以前說自己看古文有些難,但如果有人陪伴,就更容易看進去。
爲什麼有的學生明明可以在宿舍學習,還一定要去圖書館、自習室?因爲那裡有學習的場域,很多人都在努力,你身處其中,就會獲得更多力量。
要想成爲優秀的人,先要靠近優秀的人。
4、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我爲什麼把興趣放在最後,因爲這是最難培養的,有點靠運氣。
如何培養興趣?家長能做的,其實就是前面說的第一條,培養他的能力。他勝任了,做得比別人強,就會多一分興趣。或者有機會帶孩子逛一逛名校,也許會在他的心中種下一粒學習的種子。
現在社會越來越多元,但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要想在一個領域取得超出多數人的成就,天賦是一方面,更多是靠自己的努力。你主動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就會比別人做得更好;你做得越好,越有希望脫穎而出。學習如此,人生也是如此。
學習,歸根結底都是自學,老師只是你的腳手架,設計師就是你自己。
你越早主動安排自己的人生,越早掌握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