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有學霸學神,教師也有“師霸、師神”,集各種榮譽於一身!
近些年,教育界最引人注目的成就就是各種名師專家越來越多。看看各名師出場的介紹,一系列的頭銜簡直令人眼花繚亂,什麼省教學能手、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特級教師、省級名師、正高級教師、省級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等等。可以說,這些人在教育界就是大咖明星,令無數老師高山仰止,崇拜不已!
學生有學霸學神,這些名師專家就是教育界的“師霸、師神”,不但集各種榮譽於一身,地位和待遇之高也令無數老師歎爲觀止!
那爲什麼教育界這些年會涌現出這麼多“師霸、師神呢?其實也是有原因的。
第一:教育界的很多榮譽都是用榮譽換取的,導致榮譽多的老師越來越多,自然頭銜也越來越多。
教育界最奇怪的就是,越是高級的榮譽越需要用榮譽換取。比如要想評省級名師,必須是市級名師,職稱也必須是高級教師,同時還要看老師的榮譽證書,因爲各校在推薦的時候都是用的積分制,榮譽越多,積分就越高,自然就容易評上。相反如果一個老師啥榮譽也沒有,是不可能評什麼省級名師的,就算你教學成績年年第一也沒用。
這樣的評審標準好處是,被評上的一定是領導心中的優秀教師,畢竟人家榮譽那麼多。壞處是導致榮譽越多的老師榮譽越來越多,沒有榮譽的老師榮譽越來越少,結局就是榮譽集中在了一部分人身上,甚至是個別人身上,其他老師根本就沒有機會。
第二:教育上榮譽的評審和發放並沒有固定的標準,導致榮譽容易集中在某些人的身上。
教育上每年都會發放各種榮譽證書,特別是每年的教師節表彰。但教育上的榮譽和發放並沒有什麼固定的標準,這就導致榮譽的發放和評審並不是那麼的公正和公平。
正常情況下老師們發放榮譽應該看教學成績,但事實是各校並不會完全參照教學成績發放。因爲學校裡很多老師並不在教學一線,這樣發放對他們也不公平,比如學校的領導、後勤上的老師等等。所以各校對榮譽的發放標準都不同,具體什麼標準,其實老師們也不清楚,因爲榮譽的發放校長完全不會徵求老師們的意見,都是領導商討後決定的,最後公示一下即可。
第三:職稱的評審方式導致榮譽容易集中,特別是有權力的領導。
目前的職稱也是導致榮譽容易集中的主要原因,很簡單,職稱的評審主要看的也是榮譽。
現代職稱評審有三大標準:優質課證書、優秀教師證書、課題證書,缺一不可。而這些證書的發放,除了課題需要老師自己去做,其他都是學校發放的。而且領導是和一線老師一起評審的,這就決定了領導肯定有優先權,如果領導缺哪個證書,他肯定會先給自己發放,再給老師們發放。看看各學校,領導基本都評上了高級,可一線老師呢,辛辛苦苦一輩子,可能連一級也沒評上。
各個學校,越是職稱高的老師榮譽越多,越是榮譽多的老師職稱越高,幾乎成了一個死循環,一般老師根本就沒有機會。
教育上的師霸、師神雖然名號響亮,但真實能力水平卻讓很多人質疑。
各個行業都有領尖人物,教育上也不例外,那些集各種榮譽於一身的名師就是教育上的領頭人,但說實話,這些年領頭人真實水平和能力確實很讓人懷疑。
首先論教學能力,他們未必比一般教師更好,比如教學成績方面,很多遠不如一線教師;其次,論敬業愛崗師德師風,他們也未必比一線老師好,很多名師常年到處講課走穴,賺取私利,根本就不怎麼上課。最關鍵的是,他們是教育上工資薪水最高的人,甚至是一線老師的二到三倍,但論貢獻,他們真比得上兩三個老師的貢獻嗎?
各行業需要領軍人物,但前提是他們確確實實爲行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這些年,教育上一些所謂的名師專家,到處撈取名利,打着教育改革創新的口號,擾亂正常的教育秩序,和他們響亮的名號根本就不匹配!
大家對此怎麼看?也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