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拒填性別、父母資訊!資料蒐集變敏感 爭議多為「這樣態」

個資法上路後隱私權受重視,教育現場也受到不小挑戰,有學生不願填寫父母資訊、性別等,有校長建議建立統一格式。教育局表示,規畫新生資料有既定文件要點,爭議較少,多數是老師課程需求自行製作的表格,會再提醒學校留意。示意圖。報系資料照

大理高中新生調查表內容逾越行政中立引熱議,而個資法上路後,隱私權也受到重視,教育現場也受到不小挑戰,有學生不願填寫父母資訊、性別等,不影響校務運作下都會尊重,有校長建議建立統一格式。教育局表示,規畫新生資料有既定文件要點,爭議較少,多數是老師課程需求自行製作的表格,會再提醒學校留意。

隨着「個資法」上路後個人隱私逐漸受到重視,學校對於蒐集資料前大多也都會先說明使用目的,多數都有公版制式的表格俗稱「AB表」,包含基本資料、緊急聯絡方式,雖有一些讀書頻率、興趣等但這些不會強迫學生填寫,避免讓學生感到被貼標籤、歧視,但隨着社會開放,還是會出現零星爭議個案。

有校長分享,基本資料內容大多是會影響學生權益相關,有些東西若學生會忌諱,再不影響行政作業困難情況下,基本上都會尊重學生意願,例如有學生是隔代教養與祖父母生活,不想填寫父母基本資料,學校也會尊重。

該校長說,但先前就有遇過學生不會勾選生理性別引發爭議,後續也在表格加入「生理男」、「生理女」避免,他認爲,教育局應訂立統一表格,並滾動檢討,避免學校表格不一,讓學生家長有誤解。

教育局主秘鍾德馨說,個資法上路後大衆對部分議題更加敏感和在意,學校一般在學務行政系統中,只會保留最基本的學生資料如生日、身分證字號、緊急聯絡人資料,都是基於學校運作和教育過程需要,其他資料原則上不會強制學生填寫。

鍾德馨表示,學校行政端在規畫新生資料,已有既定文件要點,並有行政人員把關,老師們也普遍知道這些操作原則,但部份老師因課程需要可能會自行設計表格讓學生填寫,多數爭議也會發生在這一塊上,會提醒學校適時與老師溝通,避免爭議再度發生。

學校對於蒐集資料前大多也都會先說明使用目的,多數都有公版制式的表格俗稱「AB表」,包含基本資料、緊急聯絡方式,雖有一些讀書頻率、興趣等但這些不會強迫學生填寫,避免讓學生感到被貼標籤、歧視。翻攝畫面。

學校對於蒐集資料前大多也都會先說明使用目的,多數都有公版制式的表格俗稱「AB表」,包含基本資料、緊急聯絡方式,雖有一些讀書頻率、興趣等但這些不會強迫學生填寫,避免讓學生感到被貼標籤、歧視。翻攝畫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