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比老師更會用AI? 校長籲補助付費帳號落實數位轉型

國教院日前統計,逾7成九年級生已經使用生成式AI,但5成學校卻未運用生成式AI授課,校長們仍呼籲,仍應提供付費版專業生成式AI帳號給老師,並搭配培訓課程,才能落實數位轉型。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國教院日前統計,逾7成九年級生已經使用生成式AI,但5成學校卻未運用生成式AI授課。許多教師對於生成式AI感到陌生,儘管北市教育局2023年推出「酷AI學習系統」力推校園AI應用,但校長們仍呼籲,仍應提供付費版專業生成式AI帳號給老師,並搭配培訓課程,才能落實數位轉型。

北市教育局2023年研發「酷AI學習系統」,教師可透過系統提供命題、手寫批閱及學生學習診斷,減輕備課壓力,學生則可透過「GPT-4o學習小幫手」、「AI語音練習」等自主學習功能,提升學習效益,截至8月系統使用人次突破57萬。

有老師直言,科技變化快速,各縣市都想將AI思維帶入校園,但是很多老師連自己都不太會用,更何況要教學生,加上學校行政量能不足,老師平常上班就一堆事要做,加上教育局也無法開設足夠研習讓老師學習運用AI系統,若有心想學還得自己下班找軟體學習,但免費學到也有限,必須自掏腰包學習更多功能。

北市一名校長建議,隨着時代變遷生成式AI越來越進步,主管機關應率先統籌配置適合教學情境使用的專業帳號如ChatGPT Plus、Gemini Pro或付費版 GAMMA,並提供各校教師使用,並同步開設教師專業增能課程,才能避免因資源不足或工具受限而裹足不前,加速教師AI素養的養成,進一步推動校園數位轉型。

成功高中校長劉晶晶則分享,運用生成式AI確實可以讓很多事情更加方便,也有很多校長老師利用課餘時間自我學習,例如這次開學她就利用友善校園的影片給學生,透過影像與故事引導同學理解友善不是口號,讓宣導不再只是站在司令臺上講話,更加活潑生動,學生也能更淺顯易懂理解。

教育局表示,有發佈「生成式AI工具輔助教學與學習指引」引導教育現場教師應用AI輔助教學,設計更符合課程目標、反映課程獨特性的教學內容及學習評量,舉辦數位學習研習課程,提升教師對AI工具的理解與應用能力,包含數位平臺應用、資訊素養及數位學習資源,進階課程則聚焦AI融入教學及教案設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