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孤獨症兒童入幼兒園面臨重重融合難題,專家支招破解
來源:法治日報
學齡前孤獨症兒童入幼兒園面臨重重融合難題 專家建議
構建家園社協同支持網絡
今年6月1日起,學前教育法開始實施。其中規定,普惠性幼兒園應當接收能夠適應幼兒園生活的殘疾兒童入園,併爲其提供幫助和便利。此外,“推進融合教育”也被明確規定於相關條文之中,由縣級以上地方政府統籌實施多種形式的學前特殊教育。
在此之前,2017年5月1日起施行的修訂後的《殘疾人教育條例》規定,招收殘疾幼兒的學前教育機構應當根據自身條件配備必要的康復設施、設備和專業康復人員,或者與其他具有康復設施、設備和專業康復人員的特殊教育機構、康復機構合作對殘疾幼兒實施康復訓練。
但實踐中,作爲孤獨症譜系障礙學齡前兒童羣體,他們進入幼兒園並接受融合教育的道路充滿崎嶇,面臨重重困難。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融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賀薈中教授告訴《法治日報》記者,根據她和她的團隊20多年來對孤獨症兒童融合教育的研究發現,學齡前孤獨症兒童進入幼兒園時,除了和其他普通幼兒一樣面臨與家長分離的焦慮外,還面臨多方面的特殊困難。
“最先面臨的就是適應新環境變化的困難,這給他們帶來極大不安與痛苦。”賀薈中說,孤獨症障礙給幼兒帶來的影響就是僵化與刻板,比如,要求環境儘可能保持高度一致性,不要變化,走同樣的路線、穿同樣的衣服、做事情的程序固定化等。這種情況下,他們走進幼兒園,意味着什麼都改變了,如出門路線變了、周圍的小朋友變了、等放學才能見到媽媽等,這無數個不同匯聚成對他們而言極大的困難。
北京市首兒雅稚兒童康復中心副主任姚國丹認爲,學齡前孤獨症兒童還面臨社交溝通困境,他們不理解社交規則,難以參與合作遊戲、輪流等待,易被同伴孤立;與他人眼神接觸少,不理解他人表情、手勢,難以表達自身需求;缺乏共同注意,無法跟隨老師指令或同伴興趣點,顯得“不聽話”,會因爲溝通失敗或環境改變而突然尖叫、哭鬧,面臨情緒與行爲管理挑戰。
賀薈中發現,由於他們對周圍環境的危險知覺能力弱,導致在幼兒園活動中表現出亂跑亂跳、不懂危險等狀況,這也是她們在調研融合幼兒園時80多位教師提及的融合教育面臨的又一困難。
“他們還可能面臨被幼兒園以‘名額已滿’‘師資不足’等理由隱性拒收的情況。還有一些家長存在偏見與歧視,因擔心孤獨症兒童影響到自己的孩子而反對其入園。”姚國丹說。
在賀薈中看來,學齡前孤獨症兒童融入幼兒園遇到困難的背後,既有兒童自身的原因,也包括支持體系欠缺的原因。當前融合教育的支持體系還不太完善,融合教育教師對特殊幼兒的接納及給特殊幼兒提供支持與幫助的專業技能等亟待提升。
姚國丹分析稱,從社會環境因素角度,公衆普遍缺乏對孤獨症的科學認知,易將兒童的刻板行爲、情緒失控誤解爲“家教失敗”或“故意搗亂”等,導致排斥心理,甚至對他們污名化。針對孤獨症家庭的社區活動較少,缺乏促進融合的公共空間和社交項目,社區支持薄弱。
在她看來,從法律政策因素看,雖然學前教育法和《殘疾人教育條例》規定“零拒絕”原則,但缺乏具體細則和強制約束力且無有效問責機制,導致融合教育相關規定落地難。此外,幼兒園環境與支持體系不足,其中最主要的是融合教育機制缺失,沒有特教老師崗位,沒有資源教室,現有老師專業能力欠缺、特教知識匱乏,無力兼顧孤獨症兒童的個體需求。
爲促進學齡前孤獨症兒童融入幼兒園,賀薈中認爲,幼兒園應積極踐行學前教育法,爲學前孤獨症兒童的入園及適應做好準備。如允許學前孤獨症幼兒早到幼兒園熟悉園內環境及教室等,減少因爲環境變化給其入園帶來的種種不良影響。
“還可以尋求學前特教助理幫助,對於一些坐不住、情緒行爲問題比較嚴重的學前孤獨症幼兒,早點尋求‘影子老師’的幫助,讓患兒能夠更好地入園,最大程度受益。不建議家長及家裡保姆等非專業人員陪讀。”她說,同時還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大衆對孤獨症人羣的科學認知。
姚國丹認爲,促進學前孤獨症兒童順利融入幼兒園,需要家庭準備、幼兒園改造、專業支持、政策協同四個維度構建家園社協同的支持網絡。
她介紹說,在家庭準備方面,重點訓練如廁表達、獨立進食、穿脫簡單衣物等,幫助孤獨症兒童能夠生活自理;通過視覺流程圖學習“排隊”“安坐10分鐘”“收拾玩具”等基礎規則,幫助他們對規則的理解;訓練用圖卡/手勢表達需求,幫助他們實現溝通替代等。
“幼兒園應該進行相應設施改造,設置安靜角、調低鈴聲分貝、教室張貼視覺流程圖等,同時,提升特殊教育師資水平,增加特教助理的培訓等。”姚國丹說,在專業支持方面,由康復訓練機構爲兒童制定專屬的個別化訓練,對其不足的地方進行一對一的教學,提高兒童的認知能力,幫助他們更好融入集體。
她認爲,還應該細化學前教育法和《殘疾人教育條例》關於融合教育的相關規定,讓包括孤獨症兒童在內的殘障兒童參與融合教育具有可操作性,比如公辦幼兒園應該至少預留5%的名額給特殊需要兒童、教育行政部門設立學前融合教育專項補貼等。
作者|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磊 文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