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鋼琴為什麼要慢練?資深鋼琴老師:真正的快 是從慢開始的

圖/MUZIK閱聽古典樂提供

學琴的過程中,幾乎每個人都曾被老師叮囑過要「慢練」。特別是年紀小的孩子,往往容易趕拍、追求速度,更需要透過慢練確實訓練手指,加強演奏的穩定度。

慢練不只是放慢速度那麼簡單,它是掌握指法、穩定節奏、訓練肢體協調的重要過程,更是能夠平均彈奏快速樂段的必經練習。時常有學生會疑惑:「我已經能彈快了,爲什麼還要慢練?」但實際上,他們所謂的「快」,往往只是速度忽快忽慢,節奏不穩,離真正的熟練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慢練讓我們能有時間、有意識地感受每個音符和觸鍵,進一步提升對音色的控制。許多演奏上的細節,唯有在慢速練習中才能被察覺與修正;若只是一味地用蠻力追求速度,以爲「用力彈」就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反而會養成許多不良習慣。未經訓練的手指若被迫快速彈奏,也很容易導致手腕過度用力,造成音符僵硬、不平均,不僅容易受傷,更難以真正提升速度與音樂表現力。

我曾教過一位性格急躁的學生。他對音樂充滿熱情,也具備不錯的理解力,但卻無法接受慢練。每次上課,他都迫不及待地想跳過老師的指導,急着主導進度、快速完成教材;雖然能感受到他強烈的企圖心,但彈出來的音樂往往只是「按對音」,節奏不穩、音色單一。即使我試着放慢步調,要求他做慢速練習,效果仍然有限。

後來因故,我有兩年沒再教他,直到最近重新接手,發現他這段期間進度飛快,也開始報考檢定。據他所說,後來的老師配合他的急切,每首曲子只要能大致彈出音就算過關;考試前就狂練那幾首考曲,甚至常常跳級,心中只想着「用力練就能過關」。

表面上看似進步神速,但問題也隨之浮現。他發現有些段落無論怎麼練都彈不好,就算好不容易彈對了,速度也上不去。這些曲目其實並不符合他的實際程度,過去也許能靠緊繃的手腕「硬撐」過去,但隨着樂曲難度增加,這種方式已無法奏效;想要繼續進步,終究還是得要慢練。

學琴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能一開始就建立正確的習慣,學習符合程度的樂曲,適當地進行慢速練習,而不只是一心求快。有時候,表面上的「進步」可能只是暫時的假象,紮實有效率的練習纔是累積實力的長遠之計。家長在這當中也扮演着關鍵角色,應鼓勵孩子循序漸進,適時提醒他們放慢腳步,培養耐心。如果能確實掌握慢練的技巧,建立了穩定的基礎自然能事半功倍,也會發現慢慢來,其實更快。

※本文由《MUZIK閱聽古典樂》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