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費人均4萬元人民幣 催眠培訓成爲老鼠會斂財方式
學費人均4萬元人民幣,催眠培訓成爲老鼠會斂財方式。(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據《鳳凰網》報導,監管真空下的心理服務市場,用4萬元(人民幣,下同)買張形同「廢紙」的催眠培訓,究竟藏着哪些門道機關?
當北上廣的白領開始比價外賣平臺追蹤奶茶折扣時,2萬多名縣鎮居民卻花大價錢學起了催眠,平均每人最低花費4萬元。不僅如此,上述總花費超8000萬元拿到的「高級心理療愈師」資格證,也只是機構自制的,國家和行業都不認可。
「讓人聽話」、「思想控制」……提起催眠,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和「神秘」掛鉤。爲什麼這麼多普通人會想學催眠?4萬元買張「廢紙」的催眠培訓,又藏着哪些門道機關?
家住山東某市的黃英(化名)是借錢學的催眠。今年41歲的她,在化妝品生意失敗、網約車生意沒起色後,萌生了「學個催眠」的想法。「有好朋友學完就接個案(心理諮詢服務)了,說一個小時能收800到1000元。她每天飛來飛去,看着很忙」。
黃英好友工作的地方叫「元式催眠」,該機構宣稱已在大陸全國培養了20000多名「催眠高級療愈師」,發展目標是「成爲全球人民可信賴的心理銀行」。「我找到朋友,她第一句話就是『你終於開竅了』。」
黃英告訴鳳凰網健康,後面的事就像按了快進鍵,好友馬上幫她墊付了元式催眠初階班費用,2300元。「初階課3天,完全聽不懂。好友又送了我一次課,還是聽不懂。她說『你直接上高階課,上完就都會了』」。
元式催眠高階課的學習費和終身複訓(反覆培訓以鞏固技能)費共需要39800元,身上還揹着十幾萬貸款的黃英找親戚湊齊了這筆錢交給好友。但是到了高階課,黃英不光聽不懂,心裡還開始反感。
「講的那些技術都很幼稚。比如『三步借力』,讓我想像藉毛主席的力量解決生活中的困難——毛主席是偉人,我見都沒見過,光憑想象就能借到他的力?其他還有『消除恐懼模型』、『時間線規劃未來』,都是讓學員靠想象擺脫恐懼、規劃未來——都是隨便想想的事兒,咋還能收4萬塊錢?」
黃英覺得自己被騙了,遂向元式催眠提出退費,機構卻說「已經進飯店消費了,怎麼可能退飯錢?」好友也趕來勸說,說黃英這單自己能提成10000元,讓她不要再「鬧」,更不要報警,不然可能牽連自己。「其他講師也開始勸,說我已經上完高階課,可以接個案掙錢了,還能推薦學員上課,推薦3位就能回本。」
黃英告訴鳳凰網健康,元式催眠的人一直在說他們的技術很受歡迎、能掙大錢。「說能幫學生提高分數,能治好多種病,子宮肌瘤都能消了。還說有絕經婦女聽完課就來月經了……這種違背常識的錢,我不想掙!」
反覆溝通乃至報警無效,黃英只能選擇網路曝光,最終好友退了10000元后將其拉黑。事實上,類似情形在催眠培訓領域並不少見。鳳凰網健康查詢小紅書等社交平臺發現,2024年,一名學員被「九九催眠」以「培養百萬粉絲博主」爲由,支付19999元學習「通靈塔羅占卜」,並辭職全職投入。
該學員曝光,交錢後,機構所謂「老師」從未露臉、無實名信息,僅通過微信羣傳授粗糙話術。當學員因身心崩潰報警追款時,對方徹底消失。
在經歷與元式催眠的糾紛後,黃英也陷入了憤怒和自責,經常感到心慌氣短、後背疼。「想不通好朋友爲什麼騙我,爲什麼機構騙我錢卻沒人管。」
由於元式催眠以「熟人拉新」爲運營模式,且利誘、鼓動新人繼續拉新提成,黃英和另一位雲南某市學員陳晨(化名)均懷疑這是傳銷並報警。但兩地公安都因沒有抓到現行,建議找市場監督管理局。市監局又以存在備案爲由,認爲機構不存在違法。陳晨不服,繼續打市長熱線投訴,分派下來後卻依然不了了之。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鍾傑曾經指出,一名合格的心理諮詢師,其系統培養過程和醫學臨牀專業碩士類似,一般本碩期間要學習30多門專業課程,並需要在督導下接受至少250小時臨牀心理實踐和200小時專業督導訓練,還要終身接受繼續教育和職業倫理監管。
由此不難看出,心理學相關工作對從業者的理論和技能要求很高。但是2017年9月之後,心理諮詢師從大陸國家職業資格目錄中移除,全國範圍內的職業資格考試被取消,無論是心理諮詢還是心理技術培訓,心理服務市場全面開啓「零門檻」,市場監管也面臨着「三不管」。
現行規則下,無論是做心理諮詢,還是做心理技術培訓,個體/企業確實無需提供任何專業資質。以心理技術培訓爲例,一名北京市人力社保工作人員告訴鳳凰網健康,一般培訓業務,需要人力資源、教委、文旅三家分領域審批,但都不包含心理技術培訓,「這可能是個空白」。
企業要想開展心理技術培訓,也很簡單。北京市朝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科告訴鳳凰網健康,企業只需將經營範圍登記爲「業務培訓(不含教育培訓、職業技能培訓等需要取得許可的培訓)」,就能開展此類工作。「要想做心理諮詢,經營範圍就登記爲『心理諮詢服務』或『健康諮詢服務(不含診療服務)』」,工作人員表示。
「業內的有識之士也都認爲這個市場比較混亂。」中國大陸心理諮詢職業化發展的主要推動者之一,心理諮詢師水平評價指導組成員、監督委員會主任郭勇表示,從學科發展角度講,中國目前沒有專業的行業協會也就是心理諮詢師協會,缺乏標準設立與監管機構,也缺少法律監督。「很多東西因此無人評判,也說不清楚。比如一次心理諮詢應該收費多少,就沒有定價標準。」
心理服務市場的准入和監管沒有統一標準,一些催眠培訓的營銷話術卻很整齊劃一。鳳凰網健康檢索發現,一些網路上活躍的催眠培訓品牌比如「朵朵開身心平臺」、「芝華身心美學」、「催你一眠教育體驗店」等甚至打出「找到前世」「現場激活松果體」「超越時空平行宇宙」「接觸外星人」的案例或者旗號,科學性與合理性令人存疑。黃英卻告訴鳳凰網健康,在催眠培訓課堂上,再誇張的話也有人信:「那種熱情和篤定,不像是演出來的。」
「心理學認爲催眠的作用客觀存在,從某種角度講它也是科學的。但是,現在很多人能做的都不算真正的催眠,而只是簡單的催眠後暗示,比如『你是放鬆的』、『你是平靜的』……持續時間和效果都很有限,解決不了來訪者真正的心理問題。」
晴日心身醫生集團創始人、精準精神心理學倡導者何日輝也曾學習過催眠,最終發現大部分從業者能掌握的只是「淺催眠」,面對問題也是治標不治本。「很多從業人員水平不高,還容易信以爲真,把效果說得很誇張。」何日輝告訴鳳凰網健康,這個領域一個比較典型的現象就是催眠娛樂化,「什麼『人橋實驗』、『催眠秀』,都是被曝光的『催眠大師』慣用手法。目的當然是圈錢」。
郭勇告訴鳳凰網健康,催眠是通過將人的潛意識意識化,進而幫助來訪者解決問題。不過,該模式在心理學界屬於相對抽象的方法,尚未被比較多的研究證明有效;對於操作者的理論、技能甚至道德要求也都比較高,「不正當的催眠甚至可能變成誘導。大衆參與催眠諮詢或者培訓,應當對催眠師的資質進行甄別。看看是否專業,學了多少年,什麼學歷或者拜誰爲師。也可以瞭解下被催眠者的評價,以及費用等」,郭勇提示。
從業人員良莠不齊,有關催眠與催眠培訓的糾紛也源源不斷。湖北山河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胡坤律師告訴鳳凰網健康,即便心理服務行業由於許可問題存在一些監管空白,但也並非法外之地。消費者或學員如果遇到權益被侵犯,依然可以向監管部門反饋。
「比如宣稱『催眠治療腫瘤』、『保證考生提升多少分』等,就涉嫌虛假宣傳,情節嚴重的還可能涉嫌詐騙,有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可能;遇到拉人頭且機構分層級發展下線的營銷模式,就可能涉嫌傳銷,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遇到簽訂合同不合理、涉嫌霸王條款的,也可以通過訴訟方式主張條款無效,或者主張違約責任過重等來降低合同對自身的影響。不過,消費者或學員本身也應擦亮眼睛,理智思考,減少一些被『割韭菜』的風險。」
時至今日,黃英的手機備忘錄上仍然釘着「欠二姐10000元、欠外女8000元」等字樣——那是她爲「高級催眠療愈師」夢想所付出的代價。而在重慶、青海、廈門、杭州等地,新一輪的元式催眠以及更多催眠培訓品牌開始啓動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