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紙上畫出新天地

安徽涇縣系統製作宣紙始於宋元年間,幾百年過去了,宣紙作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仍在這片土地上傳承着。現在,從生產的精益求精,到文旅場景的沉浸體驗,再到直播間裡的熱烈互動,宣紙這張薄薄的紙片,在現代舞臺上依舊煥發着勃勃生機。

傳承精研技藝

安徽省涇縣紫金樓宣紙廠負責人曹建勤是宣紙世家的第二十七代傳承人,今年已62歲,1980年高中畢業後隨父親系統學習古法宣紙製作技藝,近50年時間裡,他做的紙不計其數。

“無論是原材料階段還是成紙階段,都要經過多道工序。”談及製作宣紙,曹建勤滔滔不絕,眼睛裡閃着光:“宣紙最好的原料就是涇縣當地產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採摘後,經過選、撿、蒸、煮、漚、浸、扯、曬、過濾等過程,原料收集這一道工序纔算完結。而這個過程就要一年多。”

一張宣紙製作出來要多久呢?曹建勤說:“一年多的原料製作後,講究的人家要存放3年到5年之後再使用,再加上成紙階段的108道工序,要六七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生產出一張上好的紙。”

雖然耗時費力,但這些技術仍被曹建勤小心呵護着,他的兒子曹立自2010年起開始協助曹建勤傳承與推廣宣紙技藝。近年來,涇縣先後涌現出宣紙製作“大國工匠”2名、全國勞動模範2名、中國宣紙大師5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名。

伴隨着宣紙技術被一代代人傳承與精進的,是宣紙產業逐漸壯大。目前,涇縣共有宣紙、書畫紙及紙加工企業和個體戶530餘家,其中規模企業5家,獲宣紙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誌企業19家,被認定爲中國馳名商標企業2家。

“2024年涇縣年產宣紙約350噸,年產書畫紙2萬噸,年產加工藝術類產品6000餘噸,國內市場佔有率約爲60%,年銷售額6.8億元,年利潤1億元,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宣紙、書畫紙產業集羣。”涇縣縣委宣傳部新聞和對外宣傳科科長張萍說。

關於消費者如何選購宣紙,曹建勤給出3條建議。第一,要通過價格辨別真僞。價格過低就一定是替換了原材料。第二,要根據用途選紙張,工筆畫、寫意畫等不同用途要選擇不同類型的宣紙。第三,如果以收藏爲目的,最好是買大品牌、適合存放的生宣以及帶有水印標記限量生產的紀念紙張、特製紙張。

文旅融合共進

煙雨朦朧的梅雨季,走進青衣江岸的涇縣宣紙大市場,如同走進一幅江南水墨畫,不少遊客正在大門前排隊拍照打卡。

宣紙大市場位於安徽省涇縣宣紙發源地丁家橋鎮,是安徽省重點文化旅遊項目,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具備文房四寶交易、宣紙文化旅遊、藝術品交流、藝術家接待等多項功能。自2021年正式開業以來,每天都有不少遊客前來參觀。據統計,截至6月份,園區今年已接待遊客約3.6萬人次。

“在我們宣紙大市場內,設置了衆多的文化體驗區,遊客可以和師傅互動,近距離觀看宣紙製作過程。同時也可以體驗宣紙團扇、流沙箋、油紙傘的製作。”涇縣丁家橋鎮漢唐紙坊景區負責人包鶴年告訴記者。

“原來是這樣做的!”來自北京的遊客王逸霏正在體驗區內看老師傅製作宣紙。只見兩位穿藍布衫的老匠人在盛滿紙漿的大水槽邊,各持紙簾的一側,在水槽中一深一淺地撈兩次,一張溼潤的宣紙便有了雛形,搖晃均勻後再揭開,雪白的紙漿就變成了平整的溼紙。“以前覺得不就是一張紙嘛,生產起來不會有那麼麻煩,真正體驗一下才知道製作一張宣紙有多不容易。”

不少小朋友也圍着圍裙,學着用小竹簾撈紙。雖然動作略顯笨拙,撈出來的紙也並不完整,但臉上卻滿是興奮。來自北京的寶媽宋思琦說:“帶孩子來不僅是玩,還能讓他感受宣紙的傳統制作工藝。親手做張紙帶回家,比買個玩具有意義多了。”

距宣紙大市場30公里的榔橋鎮,另一座宣紙文旅產業園區——宣紙小鎮,也在青山綠水與白牆灰瓦中,用“宣紙+文旅”的方式推動宣紙產業發展。

“文旅融合是我們的核心戰略。”宣紙小鎮負責人劉爽表示,中國宣紙小鎮是安徽省首批特色小鎮之一,於2017年獲批啓動建設。小鎮科學佈局了六大功能區:技藝展示區、藝術交流區、活力產業區、宣紙生產區、藝術怡養區和配套服務區,旨在打造一個全方位、沉浸式的宣紙文化體驗空間。

2024年夏天,小鎮舉辦“風華盛典·2024中國宣紙小鎮文化周”活動,將傳統宣紙文化與國潮元素深度融合,通過沉浸式體驗吸引大量遊客前來,讓傳統文化在時尚潮流中煥發新生,成功“圈粉”年輕一代。2024年小鎮共接待遊客42萬人次,實現營收1900萬元,同比增長達164%。

電商直播破圈

“家人們看仔細了,這款生宣吸水性特別強,那款熟宣不暈墨,畫工筆最合適。”記者來到丁家橋鎮的合宜文房宣紙工藝品店,兩位主播正在熱情地向直播間的觀衆介紹着宣紙。工作日的下午3點左右,直播間裡仍有幾百名觀衆。

“我從2000年3月開始經營宣紙等文房四寶的線下實體店,雖然生意也還不錯,但一直不溫不火。2021年,我們的生意出現非常明顯的下滑,正好直播經營興起,我們就抱着試一試的心態開啓宣紙直播之路。”合宜文房宣紙工藝品店負責人沈徐飛說。

無需線下實體店,直播間就開在工廠旁邊,這種“前店後廠”的模式讓沈徐飛覺得非常方便,“電商直播讓宣紙的售賣不再受地域和時間的侷限,客戶羣體也從以前實體店的局部輻射變成線上的全域覆蓋”。據瞭解,2024年,合宜文房宣紙工藝品店營收2400多萬元。

爲優化電子商務發展環境,促進農村電商優化升級,2021年11月,涇縣出臺了《涇縣促進電子商務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從支持擴大網絡銷售規模、電商主體培育和平臺推廣、示範創建、支持電商物流園、電商直播、完善物流配套體系、強化電商培訓交流等八方面共26條政策支持宣紙等特色產業發展。

今年,丁家橋鎮實施“農村電商陪跑”計劃,引導企業利用直播、短視頻等新興營銷方式,開展多元化經營,同時將走訪企業提出的意見建議和訴求內容逐個解決,爲企業提供從註冊登記到經營發展的全週期幫扶。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各種電商展會、行業展會等,積極組織企業參加鎮級組織的電商培訓班和縣級舉辦的跨境電商培訓班,培育電商人才,促進鎮域經濟工作高質量發展。

“此外,根據縣裡下發的相關通知,我們還鼓勵企業準備相關材料,積極申報電商獎補。2024年,爲11家企業申報2023年電商獎補共計43.2萬元,爲6家電商服務站申請獎補共計1.8萬元。”涇縣丁家橋鎮經濟發展辦公室主任郭夢婕告訴記者。目前,丁家橋鎮連續4年被阿里巴巴研究院評定爲“中國淘寶鎮”,6個村全部爲安徽省電子商務進農村全覆蓋工作示範村,全鎮共有電商經營主體1300餘戶,文房四寶電商年銷售額約5億元。(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孫慶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