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系不選校」v.s「選校不選系」那個後悔比率高?比率超懸殊
分科測驗落幕,考生面臨「選系不選校」還是「選校不選系」的抉擇。圖/本報資料照片
分科測驗成績單即將寄送,同時自8月1日開始選填志願,預計在8月13日放榜。對於準大學新鮮人來說,從小到大所謂「我的志願」,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圓夢?到底是要「選系爲主」,或者以「選校爲主」?yes123求職網「選填志願回顧與職涯學非所用調查」發現, 「選系不選校」後悔比率爲52.3%,但「選校不選系」後悔比率高達73%。調查更發現,當年「選系不選校」比「選校不選系」者,後來平均月薪高出31%。
yes123求職網調查顯示,有高達68.1%的上班族透露,回想當年在選填大學志願時,最主要考量爲「選系不選校」;其餘31.9%纔算是「選校不選系」。
至於爲何選擇讀這個科系,最主要的原因,又依序爲:「考試分數落在這個科系」(38.2%)、「個人興趣考量」(34.1%),以及「完全由父母或長輩決定」(16.6%)、「未來就業市場考量」(11.1%)。
不論主因爲何,對於當年選填這個科系,目前有41.1%的人覺得「不後悔」;代表覺得「後悔」的,合計佔58.9%:包含33%屬於「畢業求職後才後悔」;25.9%屬於「求學期間就後悔了」。
進一步以選系或選校進行交叉分析,若「選系不選校」的,合計後悔比率爲52.3%:其中29.5%屬於「畢業求職後才後悔」;22.8%屬於「求學期間就後悔了」。這也代表當年「選系」爲主的,現階段「不後悔」比率爲47.7%。
相較之下,如果「選校不選系」的,後悔比率更高達73%:其中40.7%屬於「畢業求職後才後悔」;32.3%屬於「求學期間就後悔了」。這也代表當年「選校」爲主的,現階段「不後悔」比例僅爲27%。
後來的薪資水準甚至出現差異,以交叉分析觀察,假如當時是「選系不選校」的,目前平均月薪爲43,708元;「選校不選系」的,則爲33,396元:前者是後者的1.31倍,等於薪資能多三成一。
觀察上述調查結果,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認爲,在選填大學志願時,若當時以「選系爲主」的上班族,可能事先就對要主修的東西,比較有興趣、也試着去了解,對往後的職場方向比較清楚,難怪進入社會後,不僅後悔選填志願的比例較低,更因爲求學期間提前作好準備,使得日後平均薪資,有機會能高出一些。
除了主修科系外,上班族回想在念書時期,還有哪些事情覺得很後悔沒去做?在可複選狀況下,主要包括:「沒有加強外語能力」(67.7%)、「沒有培養第二專長」(60.3%)、「沒有培養一技之長」(50.3%),以及「沒有考證照」(46.7%)、「沒有念輔系或雙主修」(38.9%)。
其餘後悔的事情,又還有:「沒有參加交換學生計劃」(37.7%)、「沒有考研究所」(23.6%)、「沒有實習或擔任志(義)工」(22.6%),以及「沒有打過工」(21.5%)、「沒有參加社團」(20.4%)。
只是有很多人希望學涯能「再來一次」,有高達六成六(66.2%)的上班族表示,如果重新選擇,「不會」選擇相同的科系:代表他(她)們想要「重填」大學志願。
對畢業後找到工作這件事情,有74.1%的人覺得,在校讀的「科系」幫助比較大;不過也有25.9%則認爲,所讀的「學校」幫助會比較大。
同時對過去「學校所學」,有六成九(69.4%)的人認爲,對目前職場是「有幫助」;但是認爲「沒幫助」的,仍然佔30.6%。
除了唸書外,求學時期的哪些經驗,對目前職場幫助最大呢?調查顯示,在可複選狀況下,上班族大多數覺得:像是「打工經驗」(65.2%)、「實習經驗」(44.3%),還有「社團經驗」(32.4%),以上這三項最有助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