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區重劃席次增!新加坡政治棋盤大洗牌 3G領導人料續戰

新加坡預計今年11月,迎來5年一次的全國大選。(資料照/路透社)

新加坡預計今年11月迎來5年一次的全國大選。由新加坡公務員組成的全國選區範圍檢討委員會,日前公佈選區重劃報告。報告顯示,東部和西部選區大洗牌,選區和議席總數都有增加。

新加坡選舉制度,大致分爲單選區(SMC)和集選區(GRC)制度。單選區指一個選區由單一候選人競選,得票最多者當選,類似傳統選舉方式。選民可直接選擇個別候選人,選舉結果較能反映個人實力,反對黨較容易參選。

集選區制度是1988年引入新加坡的國會選舉制度,旨在確保少數族羣在國會中擁有代表權。每個集選區由4至5名候選人組成團隊,選民投票給整個團隊,而非單一候選人。規定每個團隊中至少要有一名少數族羣代表,如馬來族或印度族,以促進多元種族平衡。

該制度的優點是確保少數族羣代表、提升政黨內部多元性,並提高選舉效率。然而,它也被批評有利於執政黨「人民行動黨」(PAP),因爲反對黨在組建強大競選團隊時較吃力。

綜合星國媒體《聯合早報》報導,選區範圍檢討委員會11日發佈重新劃分選區的白皮書。來屆新加坡大選選民人數達275萬3226人,比2020年大選的選民人數多出10萬1791人;國會議席總數將從目前的93個增至97個。選區數量從31個增至33個,包括15個單議席選區,8個四人集選區和10個五人集選區。

雖然單選區與五人集選區總數分別只增加一個,但在現有31個選區中,有22個範圍重劃。其中,東、西部的選區變動較多,包括上屆選舉競爭激烈的東海岸、馬林百列以及西海岸集選區。

選區範圍調整後,每個議員平均負責的選民人數爲2萬8384人,比2020年大選的2萬8510人,少126人。

由於33個選區中,有超過3分之2作出調整,各選區現任議員的分佈情況連帶出現不少變化,爲人民行動黨在來屆大選中的候選人排陣,增添不確定因素。對於選區調整後人手不均,新加坡3G部長(第三代領導人)料繼續競逐。

來屆大選將有18個集選區,新加坡內閣目前19名部長,其中6人是第三代領導人。若第三代領導人全卸任,將有至少五個選區缺少領軍部長。

新加坡管理大學楊邦孝法學院副教授告訴《聯合早報》,目前的第三代領導人預計至少多做一屆,「現在的大選競爭越來越激烈,一旦出現1名或2名第四代部長敗選的情況,較資淺的議員又難以接任,屆時就得由第三代領導人頂替。」

選區大幅度重劃,改變包括反對黨深耕或有意競逐的選區,引起反對黨不滿。人民之聲秘書長林鼎代表「人民聯盟」說,「沒有合理的理由而隨意重劃選區分界,讓人憤怒。」人民聯盟由人民之聲、革新黨和民主進步黨組成。

紅點同心黨也發聲明,對選區範圍檢討報告表達失望,並批評報告「徹底改變新加坡西部的政治版圖」,特別是裕廊集選區。

該黨說,即使在這個「不公平和不平等的競爭環境中」,紅點同心黨還是計劃派人到該選區參選,「無論我們遇到多少障礙,我們都會繼續爲新加坡人站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