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宣州區:讓出方寸地 拓寬幸福路

初春的宣城市宣州區寒亭鎮天門村溝呂組,一條寬3米的水泥路蜿蜒穿過村莊,路旁柳樹抽出嫩芽,村民開着電動三輪車緩緩行駛在乾淨整潔的村道上。誰能想到,兩個月前,這裡還是一條1米多寬的泥濘小路,兩側房屋緊緊相鄰,鄰里間常常爲了“一寸之地”爭執不休。​

“溝呂組家家戶戶的房屋間距很小,加上村民喜歡堆積雜物,本就狹窄的村道愈發逼仄難行。”天門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郝桂香回憶道。​

2024年,作爲省級精品示範村,天門村全面開展和美鄉村建設工作。而溝呂組的村道改造則是其中一塊十分難啃的“骨頭”。​

“當初村裡說要拆我房子擴路,我是不同意的。”回憶起當初的場景,村民張七娣有些不好意思。她家房子緊挨着村道,如果不將其房屋往後挪一步,很容易阻擋車輛出行和行人視線。​

爲了打破“誰也不讓”的僵局,進一步得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郝桂香聯合村幹部利用空閒時間,挨家挨戶上門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並多次召開村民組會議。同時,發動村裡的年輕人向家裡長輩宣傳和美鄉村建設的前景。​

“我女兒打電話回來說,修路是好事,方便自己也方便大家。後來,我就把這個房子往後移了一截。”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女兒的勸說下,張七娣最終同意了村裡的“拆房”計劃。​

2025年1月8日,施工隊正式進場,對張七娣臨路的房屋進行拆除。這一拆,不僅拆出了道路的開闊視野,也點燃了村民自發參與環境整治的熱情。​

“她家這房子一拆,真是方便了我們好幾家。以前兒子回來車子只能停在外面,現在都能開到家門口了。”78歲的呂能清便是受張七娣鼓舞的村民之一,也主動讓出了宅基地專門用於道路拓寬。​

“共美”喚醒“共情”。就這樣,溝呂組的村民從“抗拒”轉向“觀望”,再一步步轉向“主動參與”,拆牆的拆牆、拆房的拆房、讓地的讓地……短短五天,村莊裡便到處鋪上了水泥路。​

如今,站在村口望去,新路如銀帶般串起了家家戶戶。據瞭解,此次村道改造工程共有十戶左右村民讓出了近300平方米的宅基地面積,最多一戶讓出了40平方米。問及緣由,郝桂香的答案樸實動人:“過去爭的是蠅頭小利,現在算的是子孫賬。路寬了,村民的心就亮了。”​

暮色漸濃,村頭飄來飯菜香,不知誰家做了紅燒肉,挨戶招呼鄰居嚐鮮。炊煙裊裊中,那條浸潤着鄉情的新路,正通向更遠的春天。(張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