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佈增持ETF後,“國家隊”買入多少?買了啥?

剛剛過去的一週,“關稅”風暴襲來,全球金融市場震盪不休。在一衆大類資產普跌的背景下,中國A股市場卻在經歷一日短暫下挫後,旋即翻紅轉漲:Wind數據顯示,4月7日,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分別創近5年、28年和上市以來最大跌幅;4月8日至11日,A股強勢反彈走出“四連陽”,三大股指累計上漲4.57%、5.02%、6.59%。

從“黑色星期一”到走出穩中向好的獨立行情,一切正源於被市場奉爲圭臬的那句“信心比黃金重要”。4月7日以來,穩市“組合拳”密集出擊,而率先打響發令槍的正是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央匯金”)出手增持ETF,中國人民銀行隨即表示堅定支持。“再貸款工具創新性介入,將國家信用注入市場流動性預期管理,‘中國版平準基金’橫空出世,這是史無前例的。”市場人士如是評價。

那麼,“國家隊”出手之後,A股市場ETF究竟迎來了多大體量的資金規模流入呢?這些資金又重點流向哪些領域?

Wind數據顯示,4月7日、8日,股票型ETF淨流入資金(剔除因淨值漲跌帶來的變動)分別爲693.08億元、1022.87億元;隨後幾日,在A股整體企穩回升勢頭良好情況下,淨流入有所放緩,當週累計淨流入資金1750億元。

其中,獲資金流入最多的前五位分別是滬深300、中證1000、中證500、上證50、創業板指,當週淨流入分別爲983.45億元、285.47億元、150.78億元、117.70億元、68.19億元。

從具體基金產品來看,當週共有7只ETF獲資金流入超百億元,其中4只均與滬深300指數掛鉤。Wind數據顯示,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淨流入340.04億元,易方達滬深300ETF淨流入246.98億元,華夏滬深300ETF淨流入241.80億元,嘉實滬深300ETF淨流入154.07億元。

根據公募基金2024年年報,中央匯金及其全資子公司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正是包括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易方達滬深300ETF等在內的多隻滬深300ETF的最大持有人。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二者在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持有份額佔比合計69.67%。

此外,中證500、中證1000、上證50相關產品也獲得不少資金增持,其中南方中證500ETF淨流入146.47億元,南方中證1000ETF淨流入125.69億元,華夏上證50ETF淨流入108.08億元。

出手增持的“國家隊”遠不止中央匯金,緊隨其後,國資委下多家投資平臺,包括中國誠通、中國國新、中國電科等也宣佈增持A股。

“面對股市波動,及時出臺金融穩定政策,對市場走穩起到了積極的助力效果。”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雲表示,央行宣佈,在必要時將通過再貸款向中央匯金提供充足資金支持,使得可入市資金規模上限被打開,應對市場波動的能力大幅增強。此外,政策大力推動險資等中長期資金入市,上市央企帶頭回購股票等均釋放國家維穩市場的信號,爲市場注入信心。

“國家隊”出手爲築牢市場信心構起了最直接的防線,但更爲重要的底層邏輯是,中國堅實的經濟基本面和新質生產力引領下,產業轉型升級的澎湃勢能。

未來,貨幣政策工具已留有充分調整餘地。財政政策已明確要加大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財政赤字、專項債、特別國債等視情仍有進一步擴張空間;將以超常規力度提振國內消費,加快落實既定政策,並適時出臺一批儲備政策;以實實在在的政策措施堅決提升資本市場,穩定市場信心,相關預案政策將陸續出臺;各級政府將“一行一案”、“一企一策”精準幫扶受衝擊較大的行業和企業,支持企業調整經營策略,指導幫助企業開拓國內市場和非美市場。

在科技領域,董忠雲表示,DeepSeek的出現轉變了全球資本對中國科技公司的認知,多家外資投行和基金看多中國資產,此後中國科技股表現領跑全球主要股票指數,反映外資作爲增量資金持續流入,中國科技資產估值迎來重塑。

4月14日,A股延續回升態勢,三大股指收漲。“預計在國內經濟基本面、政策託底疊加估值等多重優勢加持下,‘中國資產重估’邏輯或將延續。”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說。

來源: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