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倬雲追思會 葉匡時感嘆「兩岸路線離許的理想愈來愈遠」
蔣經國基金會昨天舉行史學家許倬雲院士追思會,基金會董事長錢復(圖)發表追思。記者林伯東/攝影
蔣經國基金會昨在臺北蔣經國紀念圖書館舉行中研院士許倬雲的追思會,聯合報前社長張作錦致詞表示,「國家親人朋友一直在他心裡,我們也會把他放在心裡」;留學時曾受許氏夫婦照顧的交通部前部長葉匡時感嘆,兩岸近年路線離許倬雲理想愈來愈遠。
蔣經國基金會董事長錢復指出,基金會宗旨是獎助漢學研究,有人看名字以爲是政治團體,許倬雲時任美國分會長與諮議委員會總召集人,一再要求所有活動不做政治考量,纔打響學術口碑。錢復也說,許倬雲和夫人孫曼麗聯名設立的「許孫獎學金」,不久就可頒發,繼續鼓勵年輕研究者。
張作錦說,許倬雲克服身體殘障,個性剛強堅毅,卻有冷靜頭腦與溫暖的心,始終關懷國家、親人、朋友。聯經出版公司發行人林載爵說,許倬雲除了學術著作,還「不務正業」推動大衆史學,把知識轉化成一般讀者的語言。葉匡時呼應林載爵,表示常在管理學課堂上,建議學生讀許倬雲的「從歷史看領導」、「從歷史看組織」。
葉匡時也回憶,一九八四年擔任匹茲堡中國同學會長,時任導師的許倬雲說,歌手李建復是其外甥,馬上要來匹茲堡唸書,「可叫他來迎新會唱歌」,果然創下人數紀錄。擔任司儀的李建復聞言打趣,「原來我就這樣被舅舅給賣了。」
許倬雲晚年受訪提及「但悲不見九州同」,引起爭議。葉匡時說,許倬雲著作中可看出,其理想世界類似「禮運大同篇」所描述,但令人感慨的是,臺海兩岸的發展,似乎都愈走愈遠。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