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允若:此身化作平安路 留得通途利人間
“站在新家橋頭,我總會不自覺地挺直腰桿——許哥倒下的地方,就是我們接續奮鬥的起點。”冬去春來,江蘇省蘇州市公安局吳中分局交警大隊城區中隊00後民警樑天愈加思念他的“許哥”。
2024年11月5日,正在路面值勤的城區中隊一級警長許允若被一輛違規闖入禁行區的貨車撞倒,身受重傷,被緊急送醫救治。在與死神拉扯了71個日夜後,55歲的他在今年1月14日不幸犧牲。
32年的交警生涯,1萬多天的早晚高峰,無論酷暑嚴寒,許允若幾乎都在崗位上。值勤時,他每天10個小時“釘”在路面上,平均要走兩萬多步。不少來來往往的羣衆都認識這名瘦瘦黑黑的交警,熟悉的還會親切地叫他一聲“阿許”。
許允若是中隊裡的“老大哥”,總給人敦厚溫暖之感。中隊平時值班加班多,遇到突發情況時,只要叫到他,他就是一句“好的呀”。城區中隊管轄吳中的核心區域,壓力很大,渾身是病的許允若從沒向組織要求特殊照顧。他覺得要是自己少幹了,別人就得多幹,他打心底心疼同事們。
新家橋是許允若最牽掛的地方。這座百年石橋橫亙在雙向四車道的交匯口,每逢早晚高峰便成了堵點。許允若曾把自己“釘”在橋頭,用眼盯、手記的“笨辦法”,連續1個月記錄車流量、訪談司機、繪製通行規律圖。最終,他用汗水和腳步丈量出精確數據,提出了“周邊信號燈聯動調節”的系統性解決方案,讓這裡的交通恢復暢通。
在吳中區,由許允若手繪的新家橋交通流量圖譜,成了每名交警的培訓“教科書”。“我們將許允若生前聚力攻堅交通堵點的做法和經驗提煉成‘許允若工作法’,將他在新家橋的成功實踐轉化爲可複製可推廣的交通治理典範。”吳中交警大隊大隊長張迎慶說。
如今,新家橋的崗位由樑天帶隊駐守。他在運用“許允若工作法”的基礎上,結合“動態流量熱力圖”和警用無人機的智能應用,全量匯聚、分析道路交通數據,進一步優化配時方案,讓高峰時段的通行效率再次提升。“許哥的‘老辦法’加上科技‘新手段’,真的很管用。”樑天不時將許允若留下的筆記本拿出來翻看。
隨着“許允若工作法”的深化應用,這個從橋頭誕生的“笨辦法”在接力傳承中不斷演變爲區域交通治理的“巧功夫”。
今年清明節期間,面對交通大流量,吳中交警大隊建立多維度的交通態勢評估模型,匹配不同情況下的分流線路和應急預案,讓交通通行效率同比明顯提高。
同事們記得,在許允若的警車裡,永遠備着現金、聯繫卡和急救包。“有事就找阿許”已成爲不少羣衆心中的共識。
許允若常說,“無論是違法查處還是道路緊急救援,只有做到地熟、路熟、情況熟,才能快速響應、精準打擊”。在一次緊急救援中,他憑藉對轄區地形的熟悉,帶領鐵騎隊員爲臨產孕婦開闢出一條生命通道,僅用8分鐘便安全抵達醫院,確保孕婦得到及時救治。
許允若犧牲後,中隊同事自發成立了“阿許服務隊”,設置“允若服務亭”,將許允若的爲民情懷轉化爲常態化的服務機制。
“預約辦證”微信羣是許允若生前組建的,主要是爲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等作息時間不固定的新業態從業人員提供錯峰辦證、上門辦證等服務。民警馮晨露成了這個微信羣的新羣主,無論早晚,羣員有問,她必有答。
一直跟許允若搭班的輔警張永華也學着“阿許”的樣子,隨身帶着現金和聯繫卡,連續救助3名走失老人,並將他們送回家;中隊還創新設立“違法教育暖心崗”,通過“學法教育”“送教上門”,讓70多名交通違法者主動變身成爲安全宣傳員。
今年3月初,許允若曾駐守過的蘇南運河長橋被拆除重建。這是一條跨越京杭大運河的重要通道,承擔運河兩岸居民的日常出行。由於備用橋面較爲狹窄,交通保暢壓力極大,城區交警中隊成立“護橋保暢通服務隊”,風雨無阻地爲市民平安出行保駕護航。
在許允若曾掛鉤服務的蘇苑新村東區,因小區及周邊道路狹窄、私家車增多,亂停車現象嚴重,中隊主動作爲,聯合相關部門,推出車位增設、錯時勤務、聯合整治等措施,受到轄區羣衆好評。
“今年以來,我們在13個執勤中隊全部成立了‘黨員先鋒服務隊’,在車管窗口打造車駕管業務‘貼心服務暖人心’工作崗,以許允若爲榜樣,全力打造‘百姓有憂、交警快辦’的服務品牌。”吳中交警大隊教導員朱喆說。
今年以來,吳中交警大隊推進實施基礎力量建設、重點違法整治、風險隱患治理、路面勤務優化等五大行動,全區道路交通亡人事故、亡人數較去年同比下降13.9%、12.79%。
“我會努力用他的‘笨辦法’解決更多交通難題,用他的‘熱心腸’幫助更多的人。”樑天說,“從警的路還很長,有許哥在,我知道未來該往哪兒走。”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