籲引導企業人權發展 綠委以捷安特爲例:被動應對恐損臺灣競爭力

▲民進黨立委範雲召開「世界尊嚴勞動日:讓民主帶來尊嚴勞動」記者會。(圖/記者林敬旻攝)

記者詹詠淇/臺北報導

民進黨立委範雲今(7日)召開「世界尊嚴勞動日:讓民主帶來尊嚴勞動」記者會,呼籲政府應透過《企業與人權國家行動計劃》(NAP)的更新,並具體提出包括企業人權盡職調查(HRDD)及解決跨國人權爭議的國家聯絡點(NCP)等政策規劃,以更大的政策決心引導企業人權發展,並實踐尊嚴勞動。範雲也以臺灣知名自行車大廠「巨大公司」(捷安特製造商)涉入強迫勞動問題爲例,臺灣企業與政府若繼續以被動姿態應對,不僅面臨國際制裁風險,更可能損害臺灣在全球市場的信譽與競爭力。

10月7日爲世界尊嚴勞動日(World Day for Decent Work),每年國際工會聯合會(ITUC)都會提出核心議題訴求,今年主題聚焦於「For democracy that delivers decent work(讓民主帶來尊嚴勞動)」,強調政府必須以「尊嚴勞動」爲施政核心,並捍衛勞工結社與參與自由、公正代表和協商機制以落實尊嚴勞動。

民進黨立委範雲今(7日)與臺灣勞工陣線秘書長楊書瑋、臺灣勞工陣線資深研究員孫友聯、永豐銀行工會理事長郭芳環、臺灣人權促進會資深研究員施逸翔共同召開「世界尊嚴勞動日:讓民主帶來尊嚴勞動」記者會。

範雲指出,近期臺灣知名自行車大廠「巨大公司」(捷安特製造商)因被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指控其產品涉入強迫勞動問題,遭下令暫扣,這是臺灣首例製造業被美方以「強迫勞動」爲由採取貿易限制行動。這起事件震撼業界,也顯示臺灣在供應鏈與國際人權責任上的薄弱。臺灣企業與政府若繼續以被動姿態應對,不僅面臨國際制裁風險,更可能損害臺灣在全球市場的信譽與競爭力。

根據勞陣問卷調查,許多臺灣企業在辨識強迫勞動風險,以及在移工聘僱制度、落實公平招募與「零付費政策」等面向存在重大盲點與認知嚴重不足。包括勞陣及TTNC Watch屢次強烈呼籲政府啓動NAP更新程序,並明訂各項法制的立法期程,但迄今仍未得到政府的具體迴應。其中,在供應鏈與企業人權責任的制度化機制方面,臺灣尚未完成《企業責任盡職調查》(HRDD)立法等缺口,將導致臺灣難以與國際標準接軌,也可能使本地勞工與移工承受更大的風險。

▲民進黨立委範雲召開「世界尊嚴勞動日:讓民主帶來尊嚴勞動」記者會。(圖/記者詹詠淇攝)

範雲也和臺灣勞工陣線及臺灣跨國勞動監察(TTNC Watch)在記者會上共同提出5大訴求與具體建議,期望政府與國會重視並付諸行動。首先,「立刻啓動NAP更新程序」,行政院與相關部會盡速成立跨部會工作小組,公開規劃並宣佈NAP更新時程,並暢通相關利害關係羣體的參與管道。

其次,「儘速通過企業人權盡職調查(HRDD)政策立法」,政府應儘速提出企業人權盡職調查政策,明定大型企業在其供應鏈中應負的人權盡職調查義務、風險評估程序、責任追溯機制與罰則規定。

第三,「強化強迫勞動風險產業加強監管指引」,針對可能涉及強迫勞動風險的產業及聘僱方式進行全面檢視,並提出明確參考指標,強化政府及企業對強迫勞動風險監檢能量。其中包括落實零付費政策、嚴格禁止仲介剝削費用、保障移工組織權利與提供跨語言救濟管道。

第四,「儘快推動NCP制度設立與完善」,建立國家聯絡點機制(National Contact Point),作爲國內跨國企業人權爭議處理窗口,並保障利益關係人提出申訴的正當程序與救濟機制。最後,「落實資訊揭露與外部監督機制」,要求企業公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與人權風險評估報表、鼓勵第三方獨立監督機構參與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