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瑋寧‧旅行 每趟都像開盲盒

許瑋寧騎着駱駝體驗撒哈拉沙漠景色。(許瑋寧提供)

許瑋寧選在國際藝術節期間造訪愛丁堡。(許瑋寧提供)

許瑋寧在摩洛哥藍色山城舍夫沙萬留下美麗的身影。(許瑋寧提供)

許瑋寧在紐約中央公園野餐,體驗當地人的生活。(許瑋寧提供)

蘇格蘭之旅中,許瑋寧換了好幾間旅館,她說每個窗外都美得像明信片。(許瑋寧提供)

許瑋寧(左二)喜歡融入當地生活,與當地人交流,圖爲摩洛哥街頭。(許瑋寧提供)

人們通常對旅行有明確的想像,但對許瑋寧而言,每趟旅行都像開盲盒,不管抽到好牌或壞牌,都是豐富生命的經歷。

說到這次的主題「夢幻旅行」,許瑋寧的定義是「可以聽從自己內心的旅行」,因爲她不喜歡按表操課、收集景點,而是從容地感受異地的文化,「旅行對我來說不是走馬看花,我希望能融入當地生活,把自己當成這個城市的一份子。」她表示出國旅行通常會安排1個月的時間,先走一遍觀光客景點,再參加當地旅行團,以當地人的視角過生活,穿梭於巷弄間、窩在街角的小咖啡廳,或是上超市採買,享受「當地化」帶給她的意義與回憶,纔是夢幻旅遊的真諦。她喜愛《小王子》裡說的「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只有用心才能看得見。」

生日前後習慣出走

習慣於生日前後安排旅行的許瑋寧,蘇格蘭是她至今念念不忘的夢幻旅程。她表示當初以愛丁堡藝術節爲主,之後報名7天6夜的高地之旅,與世界各地的觀光客一起進行深度旅行,生日當天,貼心的導遊替她安排生日晚餐,並找了朋友一起幫她慶生,時隔8年,兩人仍保持聯繫,對方來臺時,許瑋寧也盡地主之誼,她說回想起那句「生日不該一個人過!」心頭還是暖暖的。

突破舒適圈變更勇敢

面對陌生的環境、語言和文化,難免會感到不安,許瑋寧卻利用這點當作突破舒適圈的動力,「這份緊張可以挑動我的好奇心與想征服的心情,當我克服了那些緊張和害怕,會讓我變得更勇敢,這些經歷讓我看到自己不同的面向,累積下來就像拼圖般,讓我更完整。」例如去紐約上表演課,在臺上即興與老師飆戲,獲得老師讚賞,「我一直在發抖,沒想到我做到了一直以來想完成的目標,同時明白丟下一切、專注於一件事情上,竟然能得到這麼多。」

「你想要做什麼?」許瑋寧認爲想打造夢幻旅行,必須先問自己這個問題,她會以當地的節慶或是活動爲主,例如愛丁堡藝術節、威尼斯面具節、慕尼黑啤酒節,再以城市爲中心延伸至鄰近的區域,每個地方住1至2晚,再回到起始的城市,如此就能體驗「城市」與「大自然」的風貌,她自己每趟旅行的目的地也是以都會和大自然交替。此外,她強力建議參加Local Tour,因爲團員來自四面八方,可以透過交流拓展自己的視野。若有旅伴同行,最好顧慮對方的喜好,並安排自由時間,獨自行動。

電影書本驅動旅行魂

許瑋寧說因爲海明威,古巴成了她旅遊清單上的國家之一,「我想坐在哈瓦那的酒吧裡面,喝杯Mojito,我真的超想去,它是我心中前3名想去的地方。」她笑說:「電影、影集或是書本真的會驅動你想實際走訪當地。」其實許瑋寧已經解鎖了2個地方,她看完電影《北非諜影》和三毛的書後,造訪了摩洛哥並深入撒哈拉沙漠,去蘇格蘭也是因爲看了影集《異鄉人:古戰場傳奇》。

轉動着雙眼,許瑋寧說除了剛剛提到的古巴,還有秘魯的古文明遺址馬丘比丘,也想去西班牙看高第的建築,還有埃及和印度,「好多地方我都好想去喔!」這份夢想清單,就等着一一完成嘍。

旅行必備三品

「行動電源、常備藥品、好走的鞋」是出遊必備品,許瑋寧笑說這些可是她親身經歷得到的結論。

某次到柏林旅行,因爲沒帶行動電源,無法繼續使用導航,眼看着天都黑了,越走心越慌,此時突然有人從樹叢跳出來,許瑋寧嚇得頭也不回的快跑離開。

另一次到法國,突然生病發高燒,即便在當地看了醫生也沒用,在民宿昏睡了7天,退房時牀上溼透出人形,「當時心想我可能沒有辦法回家,真的有生死一瞬間的感覺」,拖着虛弱的身體好不容易轉機到香港時,顧不得形象直接平躺在登機口的椅子上。奇妙的是,回臺灣吃了一天份的藥後就痊癒了。還有,喜歡走路探索當地景色的她,分享一雙好走的鞋子比在當地買新鞋更實用。(禁止酒駕。飲酒過量,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