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推公費醫計畫…周慶明:國衛院6年前就說「沒用」 無助改善偏鄉缺醫

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指出,國衛院早在2019年的「西醫師人力發展評估計劃」報告中,就提及增加員額無助改善偏鄉、急重症醫分佈失衡問題,應迴歸政策增加獎勵誘因。本報資料照片

因醫學生員額超過1300人,而引起爭議的「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原訂今年結束後不續辦,但教育部證實,收到衛福部來函,將續辦「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計劃。基層醫師公會理事長林應然率先發難,批評政府出爾反爾,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也說,國衛院早在2019年的「西醫師人力發展評估計劃」報告中,就提及增加員額無助改善偏鄉、急重症醫分佈失衡,應迴歸政策增加獎勵誘因。

教育部今針對重啓「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計劃一事迴應,指出衛福部在9月8日函送該計劃,9校醫學公費生招生學校,包括臺大、陽明交大、成大、慈濟、輔大、義守、清大、中興、中山,其中清大、中山及中興3校學士後醫學系獲配各30名公費生名額,教育部將依衛福部函送115學年度「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制度計劃」9校公費生的招生名額辦理覈覆事宜。

周慶明表示,站在醫師公會角度,「不贊成」重啓公費生計劃,雖然從1999年到現在,公費醫學生的員額,是獨立計算員額,不納入1300人計算範疇中,但無論是國防醫學院或公費醫師員額不斷增加,會讓未來醫師人力過度飽和。早在10年前,衛福部開始施行第一期公費生計劃,今年才結束,實質上也沒有改善偏鄉或是急重難科的的醫師荒問題。

周慶明說,早在2019年,國衛院就在「西醫師人力發展評估計劃」報告中提及,即使自2019年起,國內都不再增設醫學系、離開職場與新進醫師的人數差距持續擴大,到了2030年,每年仍淨增1455名醫師,醫師總供給人數累計將達6萬1000人,報告顯示,屆時醫師員額將呈現「充裕」或「過剩」,研究也顯示,城鄉分佈失衡與科別間的失衡,與是否增設醫學生名額無直接關聯,應迴歸政策增加獎勵誘因。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