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若瑄離婚...家長離異1事要說明白 心理師:小孩如有4大特徵要留意

徐若瑄(左)傳與老公李雲峰結束9年婚姻。本報資料照片

藝人徐若瑄今天宣佈與「新加坡馬可波羅海業集團」主席李雲峰的9年婚姻。諮商心理師提醒,父母做出分開的決定,要顧及孩子的情緒、讓他們知道父母會如何安排,如果出現哭鬧特別久、離開父母的視線就變得非常焦慮、在家過度緘默等,就要尋求諮商心理師等專業人員協助,而過了會尿牀的年紀卻又尿牀、學業表現明顯退步等,也是警訊。

據知徐、李因個性不合加上工作關係長期分隔二地,已在上個月簽字離婚。今天傍晚2人發出共同聲明,「人生是一趟不斷學習的旅程,我們感謝9年多來彼此在婚姻中的付出與成長」,並提到,「雖未能攜手繼續往前走,但今後將爲我們最愛的人擔任共同監護的父母,雙方各自繼續付出我們最大的愛一起守護我們最愛的人。」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長藍挹豐說,心理衛生觀點分析夫妻離婚,對小孩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比較需要關注的是,父母做出這個決定的過程中,是否顧及到孩子情緒狀況?如何讓孩子知道父母接下來的安排?

在徐若瑄屬於公衆人物,會不會對孩子有更大的心理衝擊或者強度?藍挹豐表示,猜測是比較有可能,但也要看父母親之前有沒有先告知過、如何跟孩子討論他們狀況等,不過如有給他們一些空間,也不用太擔憂孩子有過度刺激的反應。

藍挹豐表示,孩子需要知道的是,父母即便不是伴侶,但永遠都會是他們的父母親,孩子需要這樣被告知;此外,應留意孩子有無傾訴情緒的管道、整個家庭有無其他支持的系統等,因爲父母可能花很多時間處理自身狀況,無暇照顧孩子情緒問題,因此,其他家庭成員應該提供支持系統。

藍挹豐說,不只家人、親戚,支持系統也包含孩子學校教育體系,在華人社會較常碰到的狀況是夫妻雙方兩邊家族可能也有很多的涉入;孩子在父母離婚過程中,相對弱勢,只要支持系統能夠進來幫忙,對他們都是好的。

另外,孩子可能出現跟以前不同的情緒表達,有的因焦慮而出現稍微退化的行爲,藍挹豐舉例,孩子已經過了會尿牀的年紀,卻又突然尿牀;年紀大一點的孩子原本學業表現不錯,但現在卻不太願意上學,老師應協助留意孩子的情緒表達模式,是否跟以前一樣。

「有的是生理狀況表現出來。」藍挹豐說,肚子痛、頭痛是比較常觀察到孩子生理狀況,這代表情緒已承受較大的壓力,但又不知道怎麼講,以致出現身心症狀。如果哭鬧、離開父母視線就顯得焦慮、在家過度緘默不講話等,就應該尋求諮商心理師或兒童青少年相關專科醫師等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