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與以色列和平談判 首次未提及歸還戈蘭高地

以色列哨兵部隊在戈蘭高地遠望敘利亞。戈蘭高地視野良好,居高臨下,對以色列是重要的戰略地點。(圖/美聯社)

以色列時報(Times of Israel)引述黎巴嫩新聞頻道 LBCI的報導,正在進行的以色列與敘利亞和平協議談判中,敘利亞方面並沒有要求以色列歸還戈蘭高地(Golan Heights)一事,這可能是達成和平協議的關鍵。

報導稱引述未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的話稱,敘利亞主要希望以色列能夠承認現的新政府,也就是薩拉(Ahmad al-Sharaa)爲首領的敘利亞新政權,並希望以色列能夠從1月以來軍事佔領的敘利亞南部地區撤軍。

此外,敘利亞呼籲在敘利亞南部以及約旦、敘利亞和以色列邊境三角地區制定明確的安全線,並呼籲美國對敘利亞新政府提供支持,儘管支持的性質尚不明確。

戈蘭高地在以色列法理國土的東北邊,是六日戰爭後持續佔領,除戈蘭以外,約西地區、耶路撒冷、加薩走廊也是六日戰爭後盡被以色列所佔。(圖/美聯社)

1967年6月5日,第3次以阿戰爭爆發,以色列主動對敘利亞、約旦、埃及發動空中打擊,並在隨後的陸軍行動期間,佔領包括約旦河西岸、耶路撒冷、加薩走廊、西奈半島,以及敘利亞南部的戈蘭高地部分地區,此戰僅用6天時間,因此又稱爲「六日戰爭」。

戈蘭高地極具戰略價值,在1973年10月爆發的第4次以阿戰爭(贖罪日戰爭)期間,以色列在戈蘭高地的守軍付出極大犠牲,終於擊退了敘利亞的攻擊,戰鬥最烈的地方是一處隘口,付出近千名的傷亡終於守住,守軍以「我們付出太多眼淚」形容戰爭慘烈,該役因此被稱「眼淚谷戰役」(Valley of Tears)。

對對以色列來的,守住戈蘭高地攸關國家存亡,無論如何都不願歸還。但是以色列吞併戈蘭高地,並未得到除美國以外的國際社會的承認,成爲以色列與敘利亞最主要的政治矛盾所在。

戈蘭高地同時是德魯茲人的主要居地點,德魯茲人是穆斯林什葉派中,一支不尋求聖戰的教派,他們堅定支持以色列。(圖/美聯社)

以色列外交部長薩爾(Gideon Sa'ar)與奧地利外長梅爾-雷辛格(Beate Meinl-Reisinger)共同發表講話時表示,在與敘利亞達成的任何潛在和平協議中,「戈蘭高地將是以色列的一部分」。

薩爾強調以色列四十多年前佔領戈蘭高地的事實,他說這件事不容討論。

他沒有猜測和平何時會到來,或者敘利亞是否比沙烏地阿拉伯更有可能達成和平協議,只表示以色列「將歡迎敘利亞加入中東和平與正常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