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航增加200公里,26.95萬的Model 3,有2萬的降價空間?

上半年Model 3(參數丨圖片)的銷量被小米SU7超越後,特斯拉在用自己的方式找回性價比。

Model 3長續航後驅版車型開賣,後置單電機最高車速200km/h,配備78.4kWh電池組,CLTC續航830公里,售價爲26.95萬元。總結起來就是,比後驅標準版多了 200 km 續航,加速快1秒,售價高了3.4 萬元;比長續航四驅版少了1個電機,多了80 km續航,便宜1.6萬元。

如果放在五年前,26.95萬元的價格甚至買不到標準續航後驅版。如今特斯拉不僅把續航拉滿,還給出5年0息的權益。

即便已經給出了同級最長的續航,依然有大把網友不買賬,甚至質疑誠意不夠。“一對比,還是長續航四驅版版最值。”不過,特斯拉並不是沒算清楚這筆帳,甚至已經提前預留出了“驚喜”。

從Model 3整體的定價策略上看,長續航後驅和標準續航後驅的價差來到了3.4萬元,除了續航和加速的差別外,兩款車型都沒有配置高級音響。而全輪驅動長續航除了比長續航後驅多了一個電機,還多了高級音響和麂皮內飾等,但兩款車的差價僅有1.6萬。在續航只差了80公里的情況下,全輪驅動長續航款顯然更有性價比。

也就是說,新推出的Model 3長續航後驅版車型與入門版差價較大,但與全輪驅動的價格差距又太小,很難不讓人懷疑,是爲後續的降價留了空間。而這種先漲價再補貼的套路,在特斯拉上曾多次上演。

以2023年10月爲例,Model Y和Model 3官宣漲價2000-14000元不等。緊接着,特斯拉又祭出一波8000元保險補貼,同時推出低息貸款優惠的操作,玩了一波“明升暗降”。

我們判斷,Model 3長續航後驅版大概預留了1萬-2萬元的降價空間。此外,官方還對高性能全輪驅動版的續航里程進行了升級,其CLTC工況下續航里程爲647公里(此前爲623公里)。

放眼國內市場,20多萬的純電新車,如果還沒有700KM的續航,已經是“另類”。這個道理,新勢力懂,特斯拉也認可。除了Model 3新增的830公里續航版本,大六座SUV-Model YL也上了工信部新車目錄,申報CLTC續航達751km,搭載82kWh電池。

長期霸榜之後,面對國產新能源的圍攻,特斯拉也不得不重新思考自身產品力的問題。最直接的競品,小米SU7一年前就拿出了全系600公里以上續航的產品。而堆續航,對特斯拉來說,恰恰是最簡單的事情。

以年初發布的煥新Model Y爲例,後驅版和四驅版分別比老款多了39公里和31公里的續航,但兩者電池容量都沒有大的變化。特斯拉通過技術優化,而不是堆電池的方式,來實現續航的提升。這一點,從整備質量上也能看出來。就連在發佈會上各種“拳打特斯拉”的雷軍也承認,特斯拉在電控技術上的領先。

在Model 3長續航後驅版和Model YL上也是同理,兩款車分別用78.4度電池跑出了830公里續航,82度電池跑出751公里;對比最近發佈的純電新車,計劃月底上市的全新小鵬P7用92.2度的電池實現820公里的續航,理想i8用98度電池實現720公里的續航。

節省掉堆電池的步驟後,特斯拉在操控、能耗等方面的長板,將更大化地展現出來。再加上,特斯拉三電的可靠性已經得到了充分的驗證。正因爲有技術的護城河在,特斯拉即便被外界一直吐槽“毛坯房”也依然不愁賣。這跟理想靠着一流的產品定義,蔚來靠換電體系突出重圍並無本質的不同。

特斯拉的護城河越挖越深,但中國市場的消費環境卻在發生變化。

特斯拉在三電、輕量化、能耗等方面的優勢,被國產品牌繞開,取而代之給到消費者的是,更高的配置,更低的價格,乃至性價比更高的輔助駕駛。甚至特斯拉過去引以爲傲的品牌號召力,也被華爲和小米破解。

過去的二季度,特斯拉出交出了近年來最慘淡季報,營收同比降幅從一季度的9%擴大至12%,創2012年來最大單季降幅。新車交付量38.41萬輛,同比下降14%。

應對消費需求不到預期,馬斯克給出的解決方案是,推出價格可能在17萬元內的廉價版Model Y,以及可能比ModelY長續航版貴10萬的ModelYL,填補Model Y和Model X之間的空白。

與此同時,特斯拉還在進行瘋狂的降本增效,在生產製造端,特斯拉公司全球副總裁陶琳說,僅2024年回收的電池材料,就足夠製造21000輛Model Y後輪驅動版車型的電池。

此外,最近還被爆出,特斯拉停止自研超算芯片Dojo3,將更大的精力投入到邏輯推理芯片的研發,包括AI5和AI6,完成FSD或者自動駕駛的成本下探。不過,成本這張牌越好用,特斯拉就越難跳出降本的舒適區。

200公里的續航提升,帶來了超2萬元的價格上漲,26.95萬的Model 3長續航後驅版有多少誠意,就要看消費者真金白銀的反饋了。不過,如前面提到的,特斯拉已經爲後續的降價留出了空間,就像*年0息的優惠政策一樣,在合適的節點放出來刺激銷量。

在新車推向市場的期間,中國市場正經歷從L2到L3的關鍵時期。隨着華爲乾崑ADS4的推出,L3級自動駕駛商用方案進入PK階段。智駕正在生成新的排名,頭部企業與追趕者的差距越來越大。

在前不久沸沸揚揚的輔助駕駛測試中,特斯拉各方面的表現,讓潛在消費者對FSD的好感度倍增。在社交媒體上,不同用戶在使用FSD時絲滑操作的切片在網絡上流傳。當特斯拉在三電上的護城河被中國品牌繞開,FSD不僅是特斯拉重要的底牌,也是提升消費者體驗的關鍵。不過,FSD能否在中國大範圍推廣,主要還是要看政策和法規。在這之前,特斯拉很難跳出,賣車的舒適區: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