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勇稱沒有光復節 綠憂2026滿場抗中牌 卻換不到選票

民進黨秘書長徐國勇(左)一句「臺灣沒有光復節」引爆爭議,綠營基層盼黨中央拋出更多經濟民生政策,才能避免「滿場抗中牌,卻換不到選票」窘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秘書長徐國勇一句「臺灣沒有光復節」引爆爭議,但從大罷免的結果可以看出,「抗中牌」已逐漸淪爲「狼來了」,效應遞減。且面對2026地方選舉,「統獨」本就不是地方題目。綠營基層普遍認爲,唯有拋出更多經濟民生政策,才能避免「滿場抗中牌,卻換不到選票」窘境。

徐國勇「沒有光復節」一說,不僅讓藍白羣起砲轟,就連綠營內部也有質疑聲浪。有民進黨立委坦言,徐國勇還在調適期,畢竟從媒體、名嘴身分轉換到黨的秘書長,但過度「心直口快」,對民進黨有些傷,「真的有些沒必要去講這個啦。」

「民進黨『抗中保臺』的這塊神主牌還存在嗎?」一名民進黨內人士無奈說,2026地方選舉即將到來之際,黨中央不僅沒有核心策略,反而製造更多非關選情的爭議,非但沒有拋民生牌,幫忙那些要選的人,頻頻丟這些混亂牌到底要幹嘛?該名人士憂心,若方向持續錯誤,恐將面臨嚴重的困境。

隨着2026地方選戰即將到來,一名有意投身縣市首長選戰的民進黨內人士也說,「抗中牌」對於地方選舉完全無益處,除了國會、中央以外,地方選民完全無感,盼黨中央可以多打民生牌,現在大家只能緊抓推廣生育10萬補助等議題,就希望可以獲得更多選民支持;相信徐國勇是想要鞏固「深綠」,但其實連深綠選民都反映「恨鐵不成鋼」,希望民進黨不要再亂,能儘快內外兼顧。

另一名民進黨資深立委則認爲,黨中央應當提出穩定、有加分的政策或言論,以「鞏固勝率」,但相信徐國勇的說法是基於「法理」,只是政治不該只用法理去談。且民進黨這塊神主牌至今受外界質疑失效,其核心應在於,身爲執政黨能否成功建構一個更全面、能讓民衆接受的政治論述,特別是將經濟高度發展和社會穩定等民生基礎融入其中。

大罷免大失敗後,民進黨的「抗中保臺」神主牌效果遞減。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