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治理/勞動部部長洪申翰 善於傾聽 溝通圓融
勞動部長洪申翰是願意傾聽的主管,心態開放,能接受他人的意見。記者杜建重/攝影
2024年11月24日,世界棒球12強冠軍戰,中華隊擊敗國際賽已27連勝的日本隊,史無前例地在全職業層級國際賽事中奪冠。這一天,也是勞動部長洪申翰此生記憶最深刻的一天。舉國歡慶中華隊創造歷史,他與團隊正在立法院辦公室打包,懷着沉重心情,臨危受命接下部長任務。
臨危受命 重視專家意見
直面過去公部門的錯誤,洪申翰深知,由於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北分署前分署長謝宜容職場霸凌案,因此他可說是臨危受命,從立委職務轉任到勞動部長一職。當時行政院長卓榮泰也曾透露,希望以洪申翰曾有的監督者、民代歷練,爲勞動部注入新的流動能量。
有別於一般老文官的視角,洪申翰以部長身分處理公務時,往往習慣以立委想法切入,第一個想到「案件之前推動的進展如何?是否持續研議改善計劃?完善時程需要多久?」他擅長敦促各項法令、措施的執行,也不忘聽取相關專家的意見。
比如9月底勞動部召開最低工資審議會,會中聚集勞方、資方、學者等三方不同專家,此時意見衝突總難免。洪申翰居中調解衝突的方式是,在會議當天前,就已經先花費很長一段時間,提前各別與三方委員溝通,並親自詳讀部內研究小組所做的報告,做好萬全準備與各方協調的工作。
事實上,洪申翰從民間環團領袖跨界當立委沒多久,就接任部長一職,儘管外界有些人不看好,認爲他從政歷練仍嫌不足。不過,他的優點是情緒穩定、思緒清晰,決策不易莽撞躁進,加上十分有耐心和細心的人格特質,讓他成爲相當適合管理勞動部門的不二人選。
勞動部有許多涉及統計的數據資料,比如勞動基金規模、薪資結構、減班休息人數等,洪申翰收到部裡呈報的數據資料時,洪申翰都會親自仔細詳閱、試算,並認真詢問同仁、去了解爲什麼最後是呈現這個數字,對待數據相當謹慎。
多方協調 親上火線說明
「他是一個心思細膩的人,會注意很多小細節,心態也都滿開放的,會傾聽他人的意見。」幕僚觀察到,比如發生一些社會矚目的大案件時,洪申翰會先緊盯勞動檢查,請部裡去調查業者的違法記錄,並針對事件樣態設想一些對策,與業務單位討論可以多做些什麼。
洪申翰團隊認爲,他是個很願意傾聽的主管。一般員工通常都不太敢給長官提建議,不過洪申翰的幕僚知道,即便不是每一個建議都會被採納,但洪申翰聽取意見時,不會發脾氣或不耐煩地反駁,而是耐心聆聽、用心思考,最後再向團隊解釋最終決策的原因。
例如,今年面臨美國突祭出對等關稅政策,各部會都忙於爲產業解套。洪申翰知道關稅會對業者造成不小衝擊,短時間內商議規劃了一系列拜訪工會行程。不論工會大小,只要有來向勞動部表達疑慮,希望獲得說明,洪申翰都會親自前往各縣市參與產業座談會,耐心地一一解說應對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