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責低、好控制」 少年、外籍、身心障成為車手新趨勢

詐騙猖獗,詐團招募車手開始轉向吸收少年、外籍人士。雲林警方日前查獲外籍車手團,逮補12名越南籍車手。圖/警方提供

臺北市大安警分局九月逮捕一名四十歲車手,正要面取一筆近七百萬元詐款,他假冒理財公司專員,被家屬發現有異報警逮人;他當天是第二度犯案才落網。

警方發現該名車手有輕度身心障礙者,與人應對的反應略有遲緩,但理解、溝通及做事都沒問題;數天後大安警方又逮捕一名輕度身心障礙者,同樣是擔任車手被查獲。

警官指出,國內少年車手、「假觀光、真取款」的外籍車手,近年人數都逐步攀升,今年一至八月,全國查獲少年車手較去年同期增加一千多人。

至於外籍車手,警方去年逮捕七五三人,今年光一至九月,查獲的外籍車手就多達一○六六人。

過去很少聽到身心障礙人士擔任車手案例,但光九月大安警分局就逮捕兩人,第一線刑警認爲,少年、外籍車手及輕度身心障礙者,成爲詐團利用工具可能成爲趨勢,必須提高警覺。

警方分析,詐團車手是「高風險行業」,隨時可能被抓,有人願意做詐團就願意收,但因詐款金額往往龐大,車手「黑吃黑」事件屢見不鮮,僱用少年、外籍觀光人士及輕度身心障礙者當車手,不僅刑責可能較低,也都好控制。

警方說,外籍車手來臺,詐團會沒收護照,事後再領回;少年及輕度身心障礙者,監控手則較易掌握,二者心思也較單純,詐團容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