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早熟10年飆7倍!代糖成隱憂 日喝2罐「零卡飲料」有風險

▲代糖飲料多含有代糖「Ace-K」,僅攝取少量便可能啓動性早熟。(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邱俊吉/臺北報導

臺灣性早熟問題日益嚴重,每10年病例成長近7倍,平均每百名女孩中約有1例。過去已知肥胖會造成心血管疾病等健康威脅,因此催生各種零卡代糖飲品,但國內研究發現,兒童每日僅攝取約2罐330ml含代糖「Ace-K」的代糖飲料,即可能啓動性早熟,家長鬚多留意。

主導此研究的萬芳醫院副院長、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陳揚卿說,性早熟在臺灣呈現顯著上升趨勢,10年內增加近7倍,其中女性爲主,在2013年盛行率已達1.1%,男性則約0.07%;她解釋,女生若乳房發育明顯、初經提早,較易被家長髮現,故確診比例較高。

由於性早熟會導致骨齡超前、長不高,可能引發焦慮、憂鬱等問題,也會提高日後罹患婦癌、心血管疾病等風險,加上國人孩子愈生愈少,近年已成兒童內分泌門診關注焦點。

針對代糖,陳揚卿說明,以Ace-K(醋磺內酯鉀)、阿斯巴甜與甘草素等3種最常見,廣泛添加於各類加工食品中;目前國際間對Ace-K的風險評估定於1990年,一般認爲在每日可接受安全攝取量(ADI)內即屬安全,但她領導的「臺灣青春期長期追蹤研究」發現,其實兒童攝取Ace-K達到10% ADI,性早熟風險便會明顯上升。

對於這項研究,陳揚卿指出,共追蹤約900名兒童,以未攝取者作爲對照,發現攝取Ace-K「低劑量」者,性早熟風險增約1.3倍,「高劑量」者風險更提高至2倍,有明確的劑量效應關係;根據此結果,可見現行國際規範恐低估Ace-K對青春期發育的潛在影響。

此外,陳揚卿表示,團隊另進行動物實驗,給予大鼠每日攝取相當於人類10% ADI劑量的Ace-K,結果性成熟時間從正常的33至39天,提前至29至32天;她解釋,大鼠1天的發育約等同人類半年進程,提早3至5天,相當於人類提前1.5至2.5年進入青春期。

另爲確認影響是否源自腦部,團隊並將Ace-K直接滴入大鼠腦部,結果觀察到GnRH(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顯著增加,證實Ace-K可穿越血腦屏障,進而干擾控制青春期的神經運作。研究相關成果日前已陸續發表於國際知名醫學刊物如《風險物質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等。

陳揚卿指出,Ace-K普遍存在於各類日常食品中,以代糖飲料最常見,也出現在部分香腸、洋芋片、調味料、冷凍食品中,而研究團隊透過問卷與食物攝取頻率平臺調查,發現兒童在生活中常不自覺攝取到大量含有Ace-K的食品,提醒家長提高警覺,食物選擇仍宜以天然食材優先,飲料則建議不含糖或代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