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老將馬玉春“轉正”履新海保人壽總經理,面臨扭虧重任

專爲保險業 打造的垂直新媒體平臺

海保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保人壽”)首任總經理於今年4月離職後,新一任總經理終於落定。

記者關注到,近日,金融監管總局批覆,覈准馬玉春海保人壽總經理的任職資格。作爲保險業履職經驗豐富的老將,馬玉春曾任海保人壽海南分公司總經理、公司副總,有業內人士評價其風格“穩健”,對於成立6年,面臨盈利考驗的海保人壽而言,新帥上任後將帶來怎樣的變化?

作者|藍鯨新聞 石雨

首換總經理,馬玉春風格 “穩健”

今年4月,海保人壽原總經理兼合規負責人李高峰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總經理職務。作爲海保人壽首位總經理,李高峰在加入保險業前在多家證券、基金公司任職,後跨界進入保險業,加入中國光大(集團)總公司光大永明人壽股改工作小組,歷任光大永明人壽董辦主任、董事會秘書、副總經理兼財務、投資負責人等職務。

2017年1月,海保人壽獲批籌建,由李高峰擔任籌備組組長,擬任總經理,次年6月,李高峰順利獲批出任海保人壽總經理一職,2019年4月起兼任公司合規負責人。

李高峰掌舵6年後辭職,馬玉春以副總身份接下臨時負責人一職,又在6個月後正式獲批升任總經理。

出生於1964年的馬玉春,保險從業經驗豐富,曾在多家保險機構任職。曾擔任中國平安保險集團公司組織人事部人力資源室副主任,美國友邦保險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管理專員,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企劃部助理總經理(主持工作)、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主持工作)、人力資源部總經理、上海分公司總經理,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崑崙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特別助理等。

加入海保人壽後,馬玉春曾任海南分公司總經理,2023年4月起擔任海保人壽副總經理。一年後,即李高峰辭任時,出任公司臨時負責人,兼信用風險管理能力行政責任人、不動產投資管理能力行政責任人。

對於馬玉春其人,有保險業內人士向藍鯨新聞記者評價表示,個人風格偏穩健。

待扭虧爲盈,海保人壽新三年提出“四項堅持”

如果說李高峰6年任職奠定了海保人壽的發展基礎,那麼馬玉春將直面海保人壽進一步發展期的關鍵。成立於2018年5月的海保人壽,是首家在海南籌建開業的全國性法人機構,註冊資本15億元。

從業務佈局來看,其尤爲注重在“康養醫”領域的覆蓋,提出要結合海南當地的旅遊、養老、醫療等資源優勢,專注於大病醫療、養老護理、短期意外、終身壽等保險保障產品和更多元化的綜合服務。

從業績表現來看,海保人壽尚處於成長波動期,2018年至2023年保費規模分別爲2.82億元、11.74億元、14.29億元、8.92億元、8.31億元、11.29億元。利潤方面,該公司除2021年曾實現0.09億元微利,其餘年度仍處於虧損狀態,2022、2023年分別虧損1.79億元和3.18億元。

今年上半年,海保人壽保費收入8.54億元,同比增長37.5%,跑贏行業的整體增速,但利潤表現卻不佳,同期淨虧損2.18億元。

細究來看,資產端拖累明顯,上半年上海人壽投資收益率爲-0.43%,爲行業少有的投資收益率爲負險企,綜合投資收益率1.82%,對比近三年平均投資收益率3.26%、平均綜合投資收益率2.51%,均有不小差距。持續虧損下,海保人壽償付能力也有所下滑,今年第二季度末,海保人壽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爲121.45%、157.03%,下季度末預測數將進一步下滑至116.43%、152.5%。

對此,今年6月,海保人壽對相關合格投資人募集公司2024年次級定期債務,募集金額8800萬元,意在“補充公司資本,彌補階段性資本不足,提高償付能力和承保能力,增強抗風險能力。”

今年5月,海保人壽成立6週年之際,公司董事長趙樹華曾提出,“作爲民營中小保險公司,海保人壽能夠抗住壓力穩健發展至今實屬不易。”

“近兩年行業處於深度轉型期,保險機構,尤其是中小保險機構經營壓力較大”,保險業內人士分析,“在負債端表現缺乏優勢,資產端又難有價值貢獻的背景下,海保人壽進一步的轉盈,顯然也面臨不小的挑戰。要負債端找到自身優勢,在競爭激烈的賽道中找到產品的創新優勢;資產端則要儘快優化,在防範風險的前提下,穩步提升收益。”

對於未來的新三年發展,趙樹華則明確了四個“堅持”,第一要堅持高質量發展,追求業務質量提升而非規模盲目擴張,積極擁抱監管新要求,大力推進價值型期交業務;第二要堅持穩健性投資,吸取歷史的經驗和教訓,堅持審慎的思路原則,確保未來的投資風險程度小、收益可預期;第三要堅持合規性經營,做強監管時代的“好學生”,關鍵指標一定符合監管要求,決不能夠觸碰紅線;第四要堅持戰略性工作,深耕海南,佈局島外。

整體看來,海保人壽的進一步發展路徑需要突破不少瓶頸,如何扭虧爲盈,還留有懸念。

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內容聯絡:13161413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