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卷”還是需求旺?DeepSeek的“火”燒到一體機 數十家科技公司集體官宣!
財聯社2月12日訊(記者 付靜)當下DeepSeek的“火”燒到了一體機領域,近日,天翼雲、移動雲、京東雲、浪潮雲、中國電子雲、新華三、聯想、科華數據(002335.SZ)、中國長城(000066.SZ)、華勝天成(600410.SH)、蘇州數智等雲計算、智算玩家乃至安全企業天融信(002212.SZ)先後官宣發佈DeepSeek一體機。分析人士認爲,DeepSeek一體機是否受客戶認可、是否能真正加速AI落地,值得關注。
IDC中國研究總監盧言霞在接受財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近期DeepSeek一體機密集發佈反映了行業的“卷”,“真正落地,還有很多挑戰有待解決,包括軟硬件適配進度、大模型應用工程化的舉措、落地到具體場景的適配性、後期服務的支持等等。DeepSeek給中國大模型產業發展帶來了絕對正面的影響,但是其落地也仍然需要解決所有大模型落地所面臨的挑戰。”
幾家雲服務“國家隊”中,天翼雲息壤智算一體機-DeepSeek版以國產昇騰芯片爲基礎,提供昇騰8卡、16卡、32卡等多種規格型號;移動雲智算一體機-DeepSeek版以國產CPU/GPU和操作系統爲核心;財聯社記者從中國電子雲方面瞭解到,其CECSTACK智算雲平臺已適配昇騰、天數、沐曦、燧原、摩爾線程、崑崙芯、登臨科技等國產算力,針對模型推理場景推出了爲DeepSeek優化的推理一體機。據悉,前述廠商的佈局旨在滿足央國企、高校等私有化、國產化部署的需求。
值得關注的是,蛇年春節以來,DeepSeek產業影響力持續擴大,帶動了業界各廠商的部署適配潮。不過近期有不少從業者顯得較爲冷靜,多次向財聯社記者強調,“其實各大雲平臺本身就有第三方AI大模型框架的接入能力,接入DeepSeek是一個慣常行爲。”“對於電信運營商來說,任何一個大模型都有必要接入。”
一體機亦是同理,財聯社記者注意到,部分廠商在發佈DeepSeek一體機時將“實現從芯片、推理引擎到模型服務的全棧國產化”作爲宣傳點,實際上在此之前也曾接入多款國產模型。
“只是因爲DeepSeek爆火,才吸引衆多廠商將其加入到重點支持計劃。”盧言霞告訴記者。
除了一體機,服務器端的消息不斷,如:11日浪潮信息(000977.SZ)推出了元腦R1推理服務器,單機可部署運行DeepSeek R1 671B模型;同日廣電運通(002152.SZ)子公司廣電五舟稱,以昇騰架構AI服務器S800K3爲算力基座,響應DeepSeek推理數據處理需求。
盧言霞表示,DeepSeek的爆火帶動了大模型整體行業的熱度,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入門以及落地的門檻,確實也給國產推理芯片帶來更多機會。只是國產推理芯片也需要做適配,才能真正體現DeepSeek的效果。
據央視財經近期報道,有部分廠商透露稱,各個行業對部署DeepSeek智算一體機的硬件需求明顯增長,央國企以及高校都有非常強烈的對DeepSeek一體機的需求。
實際上,早在DeepSeek爆火以前,一體機就成爲大模型商業化探索過程中的一大熱門趨勢。
去年,有服務器廠商人士接受財聯社記者採訪時曾表示,一體機和傳統硬件用戶的使用習慣較匹配,客戶對一體機的接受意願相對較強,有意向做應用定製開發的用戶約佔三成。“應用現狀跟市場趨勢存在鴻溝,怎麼讓企業,特別是傳統企業,把大模型應用快速落地,基於這樣一個背景,我們做了大模型一體機。”該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
多位接受財聯社記者採訪的AI算力從業者表示認可一體機的商業模式,認爲其集成度高、可實現私有化快速部署、價格相對低廉。
但盧言霞同時告訴財聯社記者,AI一體機模式已經存在了近10年,其優勢的確存在,不過整體市場不大。
究其原因,盧言霞認爲,其一,一體機確實可以快速私有化部署,但用戶用起來還需做定製化開發,這就要求企業具備一定的AI開發能力,只有行業頭部企業纔有充足的開發團隊和技術,所以,有了一體機也不意味着AI應用可以快速落地;其二,不是所有廠商都具備價格低廉的優勢,尤其是對於服務器下游廠商來說,需要從服務器廠商處先行購買服務器,如此一來成本提高,就很難保證性價比優勢;其三,AI應用落地的深度、廣度還不夠,導致一體機落地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