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地獄變安全島?南投LED警示板挑戰傳統交通規則

南投市公園南街和三和二路口設置智慧告警標示,會顯示「側向來車」,減少視線死角與判斷時差。記者江良誠/攝影

南投市公園南路與三和二路口事故頻傳,居民多次要求增設號誌,但尖離峰車流差異大難以實施。縣府導入智慧告警標示,透過感測幹道車流,在支道LED即時顯示「側向來車」,補足視線死角與判斷時差,如同「道安千里眼」,兼顧安全與效率,成爲地方改善行人與駕駛安全的新嘗試。

臺灣道路長期以車爲主,行人空間不足,騎樓、攤販或停車佔用人行道,迫使行人行走車道,事故風險高。交通法規保障不足、執法不嚴,加上都市道路狹窄、路口密集,使高齡者尤其受害,形成被批爲「行人地獄」的通行困境。

南投縣府表示,近年積極導入智慧交通設施,針對事故頻傳路段以科技提升道路安全。去年該路口發生逾10起交通事故,多數爲機車與汽車交會不慎釀禍。居民形容,每次通過都「心驚膽戰」,曾多次向縣府與市公所反映,希望增設號誌燈改善現況。林姓居民說,路口兩側常有視線死角,尤其早晚車流混雜,駕駛判斷失準就可能發生事故,家長接送孩子上學時尤爲擔心。

縣府指出,尖峰時段車流量雖大,但離峰明顯下降,若一律設置紅綠燈,恐造成延誤,甚至誘發駕駛闖燈增加風險。經評估後,決定導入智慧告警標示,既能在有車輛接近時提醒,也不影響離峰流暢度。工務處表示,系統透過感測器偵測車流,一旦高速接近,支道LED亮起警示,提醒駕駛慢行,避免衝撞事故。

智慧告警屬低干擾型設施,無須改變道路結構,卻能在關鍵時刻提供即時警示,爭取一到兩秒反應時間,往往就是避免事故的關鍵。縣府將持續觀察成效,依民衆反饋滾動調整,不排除推廣到其他高風險無號誌路口,同時呼籲用路人善加利用,提高警覺。

居民對新設告警標示抱持樂觀態度,期望降低事故。鄰近商家認爲,若碰撞頻率下降,也可避免交通堵塞影響生意。一名家長說,有這個系統後,希望大家安心,不再每天提心吊膽。只要發揮作用,智慧告警甚至比紅綠燈更受歡迎。

南投市公園南街和三和二路口設置智慧告警標示,會顯示「側向來車」,減少視線死角與判斷時差。記者江良誠/攝影

南投市公園南街和三和二路口設置智慧告警標示,會顯示「側向來車」,減少視線死角與判斷時差。記者江良誠/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