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透視/大罷免能幫賴清德實現臺獨?

賴清德總統的「團結十講」引發不少討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清德總統在「團結十講」中明確表明「以罷免打掉雜質」後,他假國安之名遂行權力鬥爭之實,終告水落石出。賴在演講中稱,一九五一年舊金山和約日本放棄對臺主張;費解的是,外交部長林佳龍進一步指出,舊金山和約取代開羅宣言及波茨坦公告,而一九九六年首次總統直選後,中華民國政府有效統治並對外代表臺灣,也確立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三天後,知名臺獨學者發表「告別一九四五年中華民國」短文,稱讚林部長並謂舊金山和約前,日本仍保有對臺灣的領土主權,一九四五年國民政府只是盟軍總部授權佔領臺灣,從未取得對臺主權,少了一九四五年的中華民國臺灣,纔是有別於「一中」的臺灣主權。

至此終於恍然大悟,原來大罷免的背後,隱藏着臺獨建國的目的;並且,對臺獨人士而言,當下似乎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之窗!

首先,川普上任後全力壓制中國,不但對中國徵收高關稅,還長臂管轄中轉其他國家的中國產品,並利誘各國對中實施高關稅以換取美國的關稅優惠。若美國對中徵收六十%關稅,今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將無法保四。畢竟自疫情結束後,中國大陸始終無法走出通縮的困境,既有發展模式難以持續,而新的驅動力能量不足,也讓中國面臨自改革開放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

其次,過去中國大陸依靠投資、出口、大規模基礎建設,創造空前繁榮的經濟景象,然而這個成功模式卻因地產泡沫化加上疫情和地緣政治因素,導致西方市場受限,供給面政策已不可行。過去地方政府靠賣地,將大筆資金投入基建,再以內卷化壓縮出口價格,隨着地產泡沫化,只能依靠中央政府的財政轉移。去年十二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放寬貨幣政策,今年三月李強的政府工作報告,將擴大內需立爲政府工作的首要,降低利率並擴大發行國債,五月人民銀行報告提出多項具體措施。提振消費、投資和就業必須依賴民企,但過去幾年中央的監管風暴,加上體制上對私企的制度性偏差,私企信心不足。

其三,川普要求大學臣服於他,對衆多律師事務所提起訴訟,嚴厲對付媒體。賴政府有樣學樣,在大學校長會議上指點反中教育,動用檢警搜捕反對黨,許多媒體距離黨的喉舌一步之遙。臺獨主張者不斷以海市蜃樓的方式,創造國際抗中神話,美國防部長年初要求歐洲盟邦提高軍費,稱將把資源移至印太地區針對中國,加上美軍轟炸伊朗核設施,又讓這些人興奮不已。

然則,川普主張美國利益至上,他轟炸伊朗不是因爲果敢,而是因爲以色列已經幫他掃除障礙;最近美中關係軟化,美國務卿魯比歐和中共外長王毅在東協論壇見面時,強調管理分歧,自拜登政府以來,管理分歧已經成爲管理臺海的潛臺詞,臺灣人不能一廂情願。

更何況,外交部早在二○一四年即公開澄清開羅宣言具有實質法律拘束力,日本天皇簽署的降伏文書以及一九七二年日中聯合聲明,都明白宣示遵循波茨坦公告將臺灣歸還中華民國的立場。

賴清德搞得風風雨雨,其實無法改變任何主權現狀,臺獨只有帶來災難,沒有機會之窗!

(作者爲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兼任教授、陸委會前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