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評論/找出定位差異再孵蛋 才能創造效益
臺北大巨蛋開幕1年多,風光無限,新北市長侯友宜去年初脫口說,考慮在新北軌道建設附近蓋巨蛋,直至今年終於盤點出6處場地,新北想「孵蛋」讓地方好期待,但雙北巨蛋距離近,須拉出差異性,才能創造更大效益。
臺北大巨蛋2023年底啓用,是臺灣首座室內棒球場域,到大巨蛋看球、聽演唱會一時蔚爲風潮。大巨蛋帶來的人潮及商機,讓其他縣市看得心癢癢,紛紛拋出巨蛋夢。
新北市府上週拋出6處選址地點時,各民代都想爭取巨蛋落腳到選區,市府預計上半年將選址縮小至2處,並在侯任內完成選址。首場選址專家會議中,討論淡海二期、板樹體育館、樹林大柑園及機五南側、三峽麥仔園及土城看守所現址,會中討論熱絡,首重交通,如何讓球迷在下班1小時內抵達球場是關鍵,營收不能光仰賴門票收益,周邊商場、旅館、餐廳等設施亦是賣點,平日也要能吸引人潮。
新北大巨蛋將被視爲後侯友宜時代重要政績,但前有日本札幌巨蛋因高額租金,逼走日職火腿隊,後有臺南斥資34億興建亞太棒球村,委外營運卻暫無球團有意承接,迄今還未標出的前車之鑑。臺北大巨蛋啓用不久即爆出中職球賽場次腰斬、只開少部分包廂等爭議,凸顯利益、成本兩方折衝及拉鋸。
新北蓋大巨蛋需掌握打棒球的最基本訴求,避免成蚊子館、遭營運方拿翹等問題,要借鏡他山之石,尤其已有專家學者提醒,雙北巨蛋在全世界距離是數一數二的近,性質過於相似成競爭關係,恐兩敗俱傷,不如進一步思考定位成體育休閒娛樂園區,不只有看棒球,還能在園區內創造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