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轉運頻延誤航班大誤點 知名廉航燒掉93億黯然收場…母公司遭惡意併購

示意圖/ingimage

1993年,曾是全美第五大、全球第六大的美國大陸航空(Continental Airlines)推出新的平價品牌―大陸廉航(Continental Lite)。他們在盛大的宣傳中開業,目標是與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等非常成功的低成本對手競爭。

大陸廉航擁有許多優勢,包括了規模龐大且資金雄厚的母公司、某些航班的票價是業內最便宜的、密集班次堪比其他廉航、允許轉機乘客的行李直接掛到下一站,並提供事先劃位服務。

本文出自《終結低效苦勞的不瞎忙》

這次大失敗是母公司大陸航空遭到達美航空(Delta Airlines)和西北航空(Northwest Airlines)惡意併購的元兇之一,最後西北航空達成交易,允許大陸航空保留品牌,但所有權力轉移到西北航空董事會。

這家前途無量的新航空公司擁有衆多優勢,爲什麼沒有成功?麥克.波特在《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發表一篇名爲〈策略是什麼?〉(What Is Strategy?)的文章,或許可以稱之爲該刊物創刊以來最著名的論述。

他將失敗歸咎於缺乏策略性聚焦,面對激烈競爭,大陸航空陷入兩難局面,既要提供全方位服務,又要降低成本。

全方位服務必須仰賴旅行社,但低成本考量無法負擔旅行社的費用,因此公司削減所有航班的代理佣金。

而低成本也導致它無法負擔常客享有的福利,所有會員福利都被迫減少。此外,由於行李轉運問題,航班在吞吐量大的機場經常延誤,而其他廉航根本沒有這項服務,無需擔心這個問題。

結果是惹得代理商惱火,顧客失望,航班頻頻誤點。波特將大陸廉航的做法描述爲「雙腳跨坐在策略定位上」。

它之所以失敗,因爲對太多事說「好」,由於做不到策略性聚焦,大陸航空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本文出自《終結低效苦勞的不瞎忙》作者:託尼.克拉比 譯者:蔡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