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櫃寒窯18年終轉上市 巧新進軍回收鋁商機

黃聰榮7年前臨危受命接下巧新董座,帶領轉型,如今營收創新高,更打出第2、3只腳,多元佈局立志讓巧新再創奇蹟。(圖/財訊提供)

勞斯萊斯2023年發表品牌首款純電車「純電女神」Spectre,從設計細節到動力性能,全新定義未來奢華電動車的標準,入手價近2500萬元。其中的鋁圈,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就是由臺灣鍛造鋁圈廠巧新供應。

巧新11月剛舉辦完30週年慶。早期從事生產腳踏車零件與高爾夫球頭,2000年跨足鍛造鋁圈領域,逐步轉型以生產車用鍛造鋁圈爲主,生產超過兩千種鋁輪圈,已發展爲臺灣最大、全球第2大的鍛造鋁圈製造廠,專門供應保時捷、法拉利、賓利、瑪莎拉蒂等中高階品牌;生產基地則有云林廠、屏東廠一期、德國廠,其中屏東廠設有熔煉爐,可生產再生鋁。

成立子公司 佈局再生鋁

在巧新股票登錄興櫃的第18年後,終於在2024年5月順利轉上市。10月,巧新又決議成立股本5億元的子公司伽億,由巧新持股80%,投資建置再生鋁棒,直接供應包括汽車、半導體、重電、航太及電輔車等多個產業,以因應客戶在ESG浪潮下對低碳綠鋁及再生鋁的需求。2024年成爲巧新重大轉型的1年。

18年來的每個轉折,皆有深刻故事。2008年巧新遇上金融風暴,公司一度面臨倒閉危機,董事會決議由人稱石博士的石呈澤接任總經理。擁有英國材料學博士學歷的石呈澤,領着巧新切入豪車鍛造輪圈,營收一路攀升到2016年77億元新高,同年股價最高衝上229.5元。但2017年,高層卻爆出紛爭,石呈澤跳槽到對手公司,巧新營收、獲利下滑,公司士氣盪到谷底,董事會隨後請了時任財務副總的黃聰榮扛下董事長一職。2020年又傳出汽機車零組件大廠和大工業買進巧新股票,有意爭取董事席次,最後公司派九席董事全拿,有驚無險度過經營權之爭。

今年73歲的黃聰榮在接受《財訊》專訪時回憶,「當年其實想要退休,但很捨不得,公司體質好,我認爲鍛造永遠不會消失,鍛造鋁輪圈能達成汽車輕量化目標,在強度、耐用性、拉伸強度、降低油耗及駕駛操控性等方面表現更優異,巧新好不容易累積許多世界級客戶,」所以他選擇留下來,也克服外語障礙,親自出馬跑客戶。

運用淨成形技術 加速生產

2023年巧新營收創新高,超越2016年的成績,達77.8億元,EPS(每股稅後純益)2.88元,毛利率也從低谷逐漸提升至2024年上半年26.8%,雖仍不及2016年EPS 8.06元的成績,但正在轉好的路上。黃聰榮解釋,由於巧新大都是收取美元,匯率變動成爲影響獲利的一大原因,他也強調,毛利率會朝30%爲邁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