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警荒惡化 全國偵查佐缺14%

全國基層偵查佐缺額約14%,刑警荒持續惡化。圖爲刑事局去年從印尼押解詐欺通緝犯返臺偵辦。(本報資料照片)

警政署掃蕩「黑槍毒詐」不間斷,揹負績效壓力的刑警卻持續鬧人力荒。截至今年3月底,全國偵查佐預算缺額649人,缺額率13.89%。警大刑事系主任施志鴻指出,刑警長期人力吃緊,留不住專業人才,是很嚴重問題,建議從改造組織文化來解決。他憂心,刑警專業不再傳承,對整體治安不利。

全國偵查佐預算員額4674人,現有員額4025人,預算缺額649人、缺額率13.89%,比去年10月底增加約3%。儘管2023年放寬偵查佐甄選資格,但成效有限,刑警荒惡化。

警政署以「提高誘因、減輕負擔」兩大方向,試圖留住並招攬刑事人才。去年提高警察「深夜危勞勤務津貼」,針對深夜0至6時執行勤務的警察,發每小時100元津貼,但實際受惠幾乎都是制服員警,若專責夜班巡邏,每月能領到超過刑事加給的5000元,刑警不再有優勢。

資深刑事小隊長說,「刑事伯」這10年流失人力,主要是爆量的「公文」壓垮熱情。現已無吃案陋習、不會拒絕受理報案,加上監視器普及,不容易結案;《調度司法警察條例》還讓檢方不斷髮交查公文給刑警處理,公文愈來愈多,壓縮辦案時間。

北市某偵查隊長感嘆,警政署對治安績效要求「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專案評比從不間斷,公文、績效雙重壓力,加上北市還有較多的官員特勤、幫派蒐證等勤務,疲於奔命。某偵查佐說,工時長、壓力大,領到刑事加給,加得還不如案量來得快。負荷不了的年輕刑警乾脆調製服,也有老刑警提早退休。

刑事局強調,將持續簡化專案計劃,減輕基層負擔,並請各縣市優先補足分局偵查隊缺額。以北市刑大爲例,目前大隊部缺22人不補,上月新進偵查佐只能選擇繁重的中山與大安分局。北市也正研擬辦公文的功獎措施,提振士氣。

施志鴻指出,刑警應更具專業性,從破案取得成就感,但現在面對嚴格管控,綁手綁腳,已弱化成單純的執行者,失去該有的創造性,明明有發展性的大案,卻因績效評比而草草收網。

他說,增加津貼只是治標不治本,因爲全體警察都會跟着提升,還是得從組織文化的結構性改造做起,讓刑警有成就感,得到社會尊重,才能吸引更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