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一架退役飛機的“重生記”
飛機退役後去哪兒了?是進入飛機“墳場”掩埋於荒漠嗎?近日,記者探訪空中客車(成都)飛機全生命週期服務有限公司,見證了退役飛機的“重生之旅”。
“國際上對退役飛機的處理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拆解高價值零部件進行再利用,其餘部分則進入飛機‘墳場’掩埋;二是儘可能實現整機拆解和資源化利用。”公司商務負責人楊樹棟介紹,他們選擇了第二種模式。
公司停機坪上,一架大型客機正在被拆解,發動機、起落架位置已空無一物,蒙皮正被層層剝開,露出“骨架”。“再過段時間,整架飛機將在這裡完全‘消失’,它的所有零部件將重新實現其價值。”楊樹棟說,作爲飛機制造商,空客在整機拆解和資源化利用上具有天然優勢,能夠做到“吃幹榨盡”。
何謂“吃幹榨盡”?“我們秉持‘全生命週期服務’理念,將每架飛機視爲一個完整的資源載體。”楊樹棟表示,團隊不僅提取退役飛機中的高價值二手航材,更致力於實現各類材料的循環利用。
以首架在該公司“重生”的空客A330-200飛機爲例,遵循嚴格的精細化分類原則,約27%飛機重量的部件——如發動機、起落架等,經過無損檢測與再認證後,作爲二手航材重新進入市場;機身框架等鋁合金材料回爐熔鍊成鋁錠,用於汽車、建材等行業;其餘可回收複合材料經處理後成爲綠色建材填料。
整個流程依託空客原始設備製造商數據庫和國際先進拆解設備,在拆解前即可精準評估飛機資產狀態,制定最優拆解方案,大幅提高資源回收純度,有效減少拆解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和危險物質排放。
經過精細拆解,該飛機最終實現91%的回收再利用率,遠高於傳統拆解模式60%-70%的水平,成爲中國航空循環經濟領域的新標杆。
據介紹,通過該模式拆解一架飛機可帶來數千萬美元的收入。“主要來源於二手發動機、起落架、航材銷售以及金屬回收。”楊樹棟說,通過實現90%以上飛機材料的循環利用,這一模式不僅創造出顯著經濟價值,還有效減少廢棄物和碳排放,助力中國民航業實現“雙碳”目標。
天然優勢又在哪?記者瞭解到,作爲飛機制造商,空客可將拆解回收環節的數據分析結果,反饋至飛機的初始設計階段,推動從設計源頭考慮退役後的可拆解性與材料可回收性。通過“設計、製造、運營”到“退役、再生”的閉環反饋機制,提升飛機全生命週期末端處置的資源循環效率,最終實現飛機價值的深度挖掘與最大化利用。
這一專業化的飛機退役處置模式,正加速吸引上下游企業集聚,目前已形成覆蓋部件維修、航材分銷、物流倉儲與航空金融等領域的產業生態圈。
當下,公司正在對第三架飛機進行整機拆解。“未來,這裡有望成爲空客在亞太地區的飛機全生命週期服務樞紐,輻射印度、東南亞等市場,爲中國乃至全球航空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楊樹棟說。(張峰、薛育建、李平、王波、實習生唐藝娟、實習生張皓馨)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