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金城湖驚見白琵鷺!野鳥學會驚喜直呼「首度經驗」

新竹市野鳥學會日前針對新竹海岸作3月例行鳥類調查,在金城湖發現1隻身披繁殖羽的白琵鷺。(新竹市野鳥學會提供/陳育賢新竹傳真)

新竹市野鳥學會日前針對新竹海岸作3月例行鳥類調查,在金城湖發現1隻身披繁殖羽的白琵鷺。(新竹市野鳥學會提供/陳育賢新竹傳真)

新竹市野鳥學會日前針對新竹海岸作3月例行鳥類調查,在金城湖發現1隻身披繁殖羽的白琵鷺,讓冒着在10度寒風中調查的會員們爲之驚喜。野鳥學會表示,白琵鷺在臺灣是比較少見的鳥,而近距離觀察白琵鷺的繁殖羽色,更是許多鳥友的首度經驗,令調查人員感到相當振奮。

野鳥學會指出,琵鷺與黑面琵鷺都是臺灣的冬候鳥,兩者最明顯的差別在於臉部與嘴喙的顏色。黑面琵鷺的臉部和嘴喙都是黑色,而白琵鷺的臉部是白色的,黑色的嘴喙末端則帶有黃色。

牠們來臺度冬、春天返回北方繁殖,因此,在臺灣能夠看到繁殖羽的機會十分短暫,通常只有春季遷徙前的這段時間,纔看得到華麗的繁殖羽。

這隻在金城湖發現的白琵鷺,正是準備啓程北返的個體,牠的後腦長出華麗的長羽冠,仙氣飄逸,黑色的嘴喙末端呈現鮮黃色,胸前的羽毛也出現黃色,與通常見到的單純白羽色及黑色嘴喙有相當大的差異。

野鳥學會理事長陳慎哲表示,全球共有6種琵鷺,其中北半球有2種,黑面琵鷺分佈在東亞,而白琵鷺分佈在歐洲、亞洲、西北非,其中黑面琵鷺是瀕危物種。臺灣位於國際東亞澳水鳥遷徙線的中央,西海岸溼地環境優異,因此每年都有這兩種琵鷺來臺度冬。

而分佈在南半球的4種琵鷺主要在澳洲、南美洲、南非洲等地區繁殖。牠們都以濾食的方式攝取水生小生物,大多數棲息在沿海溼地、湖泊與河口等地。琵鷺家族以其獨特的扁平湯匙狀嘴喙聞名,是溼地生態系的重要指標物種。

野鳥學會此次的鳥類調查動用鳥友志工21人,在新竹市海岸分7條路線同步調查鳥種,共記錄到鳥種88種,也發現除了白琵鷺、黑面琵鷺之外,另不少鴨科、鷺科也已經披上繁殖羽。

陳慎哲說,3月正適合踏青並欣賞美麗的水鳥,尤其新竹市金城湖更是近距離觀察野鳥的絕佳場域,此外,新竹市17公里海岸線沿線也都適合賞鳥。冬候鳥們即將啓程北返,能見到繁殖羽的機會稍縱即逝,鳥會邀請大家千萬別錯過這場大自然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