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棒球場挨批 砸12億白費工

新竹市立棒球場20日移除覆土,新竹市議會國民黨團議員25日到棒球場現勘,在外野發現混凝土石塊、紅磚、廢電線及寶特瓶等廢棄物。(王惠慧攝)

新竹市棒球場大事記

「打着合法名義做着非法勾當!」新竹市立棒球場設施改善監督小組召集人、國民黨市議員吳旭豐痛批,棒球場挖出這麼多廢棄物和垃圾,嚴重懷疑廢棄物「外運回填」;白營大嘆「12億元公帑恐怕已經泡水」;綠營則反擊市府帶風向,就地回填是常見且合理做法。

臺灣省結構工程技師公會「新竹棒球場結構鑑定報告」20日出爐,新竹市政府以球場「未達安全程度」進場移除覆土;新竹市議會國民黨團25日到棒球場現勘,在外野發現混凝土石塊、紅磚、廢電線及寶特瓶等廢棄物。

吳旭豐說,棒球場挖出這麼多垃圾,就算當初回填,也不可能回填這種東西,且在正常土壤配給區域也發現混凝土塊,質疑這就是巨佳一直拖延棒球場開挖的原因。

「8年多前的勸諫不聽,今日終見苦果!」民衆黨議員李國璋說,球場經歷11個月的司法延宕,市府終於進場,結果挖出爛到不行的排水、大量營造廢棄物,12億元公帑恐怕已經泡水,接下來就是儘快處理問題,趕快告知市民修復球場的期程,至少外野的土肯定不能用了,若要做人工草皮,內野還得重鋪。

民進黨議員劉康彥則反擊,根據「營建剩餘土石方處理方案」規定,主辦機關寫工程計劃時,就應提出剩餘土石方先期規畫,常見做法就是以「本工程土方平衡」爲優先,就地回填不外運,不僅常見、也是合理做法,外運到土資場纔是最後手段。

劉說,據工作紀錄,外野原土層草皮、紅土區採樣結果,不良物比率都是0,市府卻挖出原本符合規定、回填在下層的剩餘土石方,跟上層的沙土混爲一談帶風向。他強調,施工過程都有縮時攝影,若市府認爲外野挖出大量混凝土石塊是大弊案、人謀不臧,要再送1次檢調,就請加快動作。

有關棒球場重啓工程,市府工務處說,按原定施工計劃,移除土石方施工期程約4至5個月,因現場開挖發現非屬棒球場土層規範的回填材,市府將確認回填範圍、設計書圖標準,逐步檢視一、二級品管文件,釐清缺失。

市府也嚴正聲明,現場開挖除了磚、瓦,還有許多鋼筋、混凝土、木頭、大片網子及寶特瓶等,完全不合乎就地回填規定,最大粒徑也超過施工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