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走入日常生活,87.5%受訪者認爲是一種守正創新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品芝

近年來,新中式產品正成爲消費市場的新亮點,在年輕人羣體裡“圈粉”無數。你體驗過哪些新中式風格的產品?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0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新中式走入日常生活,87.5%的受訪者認爲是一種守正創新,但有51.3%的受訪者指出當前新中式產品市場魚龍混雜,品質參差不齊。

新中式服裝、國潮飾品是受訪者體驗較多的新中式風格產品

“新中式服裝、國風音樂、中式美食,有中國風元素的東西我都喜歡。”南京大學本科生羅雙怡嘗試過中式奶茶,喜歡買國風的書籤。

日常工作生活中,59.8%的受訪者穿過新中式服裝。此外,大家還體驗過國潮飾品(58.8%)、“新中式茶飲”等國潮美食(48.7%)、國風攝影(42.3%)、家居裝修(40.0%)、美妝護膚(39.5%)、古城遊覽、非遺手工等旅遊體驗(29.3%)等具有新中式風格的產品。

北京的90後蘇萌最近在裝修房子時就鎖定了新中式的風格,“我覺得很大氣,適合全家人一起居住,目前看效果圖已經能感受到一種詩意美,非常期待”。

蘇萌春節期間在山東濟南旅遊時還專門打卡了當地的中式奶茶,“我點了一杯含甘草杏皮的奶茶,朋友喝了一杯桃膠燉鮮奶”。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李薇說,當下大家對傳承非遺文化非常重視,越來越多年輕人關注傳統文化,同時沒有固守傳統,而是在此基礎上傳承創新。

新中式產品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插上了創新的翅膀,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調查中,87.5%的受訪者認爲這是一種守正創新。

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如何平衡?李薇說,具體的融合方式跟美學密切相關,比如旗袍,在改良中可能不會把腰身收得那麼緊,也不會做得很長,整個風格比較活潑。

“我們會在衣服上增加盤扣等中式元素,都是我們自己的裁縫做的,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沒有固定的款式,或者根據衣服的顏色我們來給搭配。”浙江寧波的新中式服裝店老闆張羽說。

“有時我們可能覺得收腰是美的,能把腰部曲線體現出來。但如果面料比較柔軟輕薄,可能直伸的更美,這都是不同的審美表達。”李薇說,面料的軟硬不同,適合不同的造型和不同的身材比例,只有處理好這些關係,穿着時纔會覺得舒服。我們不能單一地去看某一件衣服,而要根據不同的人,設計不同的風格,搭配不同的色彩,滿足不同的審美需求。

51.3%受訪者指出當前新中式產品市場魚龍混雜,品質參差不齊

購買新中式產品,羅雙怡也遇到過一些問題,其中大多是質量問題。“相對於一些大品牌,一些小店鋪在設計上會更青春活潑,更符合年輕人的審美,潮流款式更多,但有些質量不太能保證。”

調查中,51.3%的受訪者指出當前新中式產品市場魚龍混雜,品質參差不齊;44.2%的受訪者覺得有些產品濫用概念,打“擦邊球”。

蘇萌覺得有些新中式服裝生產週期長,而且價格貴,有溢價。

張羽介紹,有些中式服裝需要提前很長時間定做。比如大家在夏天就開始做秋冬的衣服了,一方面是工藝複雜、工期比較久,另一方面是到了冬天想要的面料不一定有,所以要提前準備。“價格高跟面料和工藝有關。比如夏天用的比較多的面料是羅,透氣又涼快,但製作工藝比較複雜,價格也會相對高一些。現在新中式比較火,價格也被炒上去了,尤其是今年,很多布料都漲價了。”

此外,43.6%的受訪者認爲目前新中式產品生產者存在不瞭解傳統文化,製造“雷點”的情況;42.0%的受訪者指出存在盲目溢價;38.6%的受訪者認爲有互相抄襲、設計生產同質化的問題;30.4%的受訪者認爲存在一味追求表面的新中式元素,忽略產品品質的問題。

張羽說,現在社交平臺多樣,很多源頭商家開始做直播賣貨,對線下市場也有一定影響。有些消費者爲了省錢,自己買了面料找人去做,這樣價格低一些,但不同水平的裁縫做出來的成品不一樣,大家有時覺得衣服做工不好,也有這些因素的影響。

“新中式承載着傳統文化的內涵,但有些衣服剪裁得比較暴露,或偏性感,甚至打擦邊球,令人反感。”羅雙怡說,有些商家爲了追求銷量,一味媚俗,是不可取的。

羅雙怡說,一些產品在營銷中使用新中式的概念作爲宣傳點,但大家喜歡新中式風格,不會僅因爲產品打着國風的標籤就去買,還是會考慮好看程度、穿着的舒適程度。

李薇說,目前市場上確實存在產品同質化的問題。穿的人越來越多了,走到哪裡都能發現同款,無法凸顯個性。所以,對於消費者來說不要爲了買而買,要挑選適合自己的款式,企業品牌也要找到自己的調性,做出自己的IP。

受訪者中,男性佔34.1%,女性佔65.9%。00後佔16.1%,90後佔47.3%,80後佔31.5%,70後佔4.3%,60後佔0.8%。

(覃纓淇對此文亦有貢獻,應受訪者要求,張羽爲化名)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