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文化部長茅盾婚內愛上女學生,婆婆妙計教兒媳拆散野鴛鴦
1930年,茅盾摟着二次懷孕的秦德君情真意切地說:“姆媽現在不同意,你再去醫生那裡把孩子做掉,等我攢夠了錢就徹底離開那個黃臉婆,四年後我們再做夫妻。”
秦德君只好委屈地含淚點頭同意。
茅盾的姆媽陳愛珠,是烏鎮婦科名醫陳世澤的女兒,被父母視作掌上明珠,因此取名愛珠。
陳愛珠十五六歲的時候,因爲知書識禮、落落大方且深諳持家理財之道,上門說親的人都把他們家的門檻踏破了。
可是陳世澤都拒絕了,直到有一天,有人替沈家秀才上門說親,陳父竟然一口應允,非常爽快。
茅盾的父親沈伯藩是烏鎮有名的才子,十六歲中秀才,後又隨岳父學了兩年醫。
在丈夫的影響下,嫁入沈家的陳愛珠主動追求思想進步,她讀了不少的歷史書籍和地理名著,是一位關心國家憂國憂民的新思想女性。
婚後第二年,茅盾出生了。沈伯藩給兒子起名沈德鴻(茅盾是其筆名)。
丈夫不幸病逝後,陳愛珠獨力支持起整個家庭,孝順公婆,撫養幼子。
陳愛珠寬嚴並濟的育兒方式和善解人意博大的情懷,使幼小的茅盾終生受益。
茅盾的娃娃親是他祖父給他訂下的。
其實,一開始陳愛珠是不太同意的,覺得孩子還小,將來的發展,誰都無法確定。
無奈公公覺得雙方是世交,要代代交好下去。陳愛珠只得應允了下來。
受過新式教育的陳愛珠是個開通講理的媽媽,對待兒媳婦視如己出。
兒媳孔德沚是個大字不識的鄉下姑娘,在回門那天,她氣憤地跟家裡人說:“你們從小不讓我讀書識字,現在讓我嫁入這樣的家庭,不是像個鄉下人一樣被人笑話嗎?”
事後得知的陳愛珠一臉慈愛地拉着兒媳婦的手說:“認字有什麼難的,姆媽親自教你。”
在陳愛珠的悉心教導下,孔德沚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能看懂淺顯的書籍,甚至還能寫簡單的信件。
之後,她又送兒媳婦去新式學校讀書。漸漸的茅盾驚喜發現那個大字不識的小腳老婆竟然擁有了高小水平。
1920年,茅盾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爲第一批共產黨員。當時的上海情況十分複雜,爲了不讓母親擔心,茅盾便直言相告自己入黨的事情。
沒想到,陳愛珠聽聞後絲毫沒有驚訝之意,反而堅定的支持兒子的選擇。只要兒子因爲參加會議晚歸,她始終會留着一盞燈,等着他回來。
後期,因爲工作需要,會議的地點改在茅盾家裡舉行。陳愛珠總是默默地在門口以做針線活爲由替他們把門放風。因此,我黨許多早期的革命家都親切地稱呼她“沈伯母”。
後來,茅盾在去日本認識了秦德君。
因爲三觀相同,又在那樣特殊的環境下,兩個年輕人突破了道德底線,相愛並懷孕了。
當茅盾和秦德君熱戀的消息傳回國內的時候,孔德沚慌了。自己只是個傳統婦女,與茅盾是包辦婚姻。
當初結婚的時候,茅盾就十分嫌棄她沒有文化。如果不是婆婆一力支持,當初差點就被退婚了。
現在丈夫婚內出軌,對方還懷孕了,自己該怎麼面對?
看到委屈驚慌失措的兒媳婦,陳愛珠耐心地安撫她說:“你放心,有姆媽在。我自己的兒子,性格秉性我清楚,按照我說的去做,他一定會回心轉意的。”
她給兒媳婦出了一個主意,讓她去找葉聖陶和鄭振鐸,先把茅盾的稿費截斷了。沒有了經濟支撐,就無法在異國金屋藏嬌。
果然,沒過多久,喪失了經濟收入的茅盾只能帶着秦德君灰溜溜地回到上海。他一邊安撫着秦德君,一邊去找孔德沚商量離婚的事。
沒想到孔德沚有了婆婆的支持,絲毫不肯退讓,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死活不幹。無計可施的茅盾,看着肚子越來越大的秦德君,只能回去找陳愛珠,打打感情牌。
誰知道,如意算盤沒有打響,老太太不接招。陳愛珠不但拒不相見,還派人傳話說:“如若休妻,永不相見。”
兩人只能先租了個房子暫時住下來。
等氣氛緩和一些後,陳愛珠親自寫信,苦口婆心的勸茅盾。
信中反覆說道自己少年守寡,含辛茹苦地帶大茅盾兩兄弟。從小又當爹又當媽,教你們讀書識字懂禮。現在兒媳勤儉持家,溫良孝順,孫兒孫女活潑可愛,希望茅盾不要親手毀了自己幸福的家。
於是,在經濟和禮儀道德均處於下風的茅盾,開始動搖了。經過一番細心權衡之後,他決定與秦德君分開,迴歸家庭。
浪子回頭的茅盾,從此一心從文。與髮妻互相攙扶的走完了人生。
就這樣,陳愛珠用自己的智慧和善良,挽回了兒子的婚姻。
孔德沚是不幸的,丈夫婚內出軌,企圖拋家棄子。
但是她又是幸運的,遇到一位深明大義,待她如親生女兒一般的婆婆。
你有沒有一位好婆婆呢?歡迎評論區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