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管制不鬆綁 專家:建商面臨「十面埋伏」生存危機
央行理監事會未祭第八波選擇性信用管制。(王莫昀攝)
央行理監事會未鬆綁選擇性信用管制、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管制的閥門不開,房市面臨本世紀最大交屋潮的現在進行式之信用資源排擠,高力國際不動產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表示,下半年的房市很難有轉機。其中尤以準備交屋的買方,面對最新的限貸管制及銀行放款業務的緊縮,壓力最大,而建商經營、財務壓力會否形成系統性危機,則最值得注意。
黃舒衛分析,管制與市場的雙重絞殺、惡性循環,臺灣建商正面臨本世紀最嚴峻的結構性經營困境,形成「十面埋伏」的生存危機。包括:限縮購地貸款成數,建商只能轉進整合難、回收慢、門檻高的都更、危老、合建、聯開;18個月限期開工的硬規定,使小建商陷入「不開發等死、開發找死」的兩難;土建融及餘屋利率差別定價,利息負擔翻倍;嚴控週轉金,影響原不受銀行法72-2的都更、危老前期整合意願;交屋潮搶食信用資源大餅;銷售不佳面臨抽銀根壓力;銀行雨天收傘,交屋貸款困難,消費糾紛多;餘屋貸款降至3成,加大財務壓力;囤房稅2.0使建商普遍必須承受高稅成本;最後則是川普2.0改變資金、產業佈局方向,國內住宅買盤觀望、流失。
市場考驗建商財務能力,越來越多等着交屋的買方面臨斷頭厄運,而建商也被迫走上鋼索。黃舒衛建議在管制三指標都達標後,且管制作業、專案金檢越臻成熟之際,主管機關可思考鬆綁信用管制內容,以降低系統性風險的機率。
黃舒衛認爲,相對於住宅市場,商用不動產從中美貿易戰到選擇性信用管制的「管住不管商」,或成開發商、投資人的新出口。即便川普2.0等等措施的不友善及不確定性,但對於AI產業鏈的持續投資,以及內需消費市場的需求仍強,預期在關稅協議明朗之後,還有擴大投資的機會,尤其臺幣升值吸引臺資迴流,具穩定收益的商用不動產也大獲投資人青睞,市場展望保守但不悲觀。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觀察今年前5月的房市交易市況,六大都會區建物買賣移轉棟數較去年同期減少27.1%,交易量明顯下滑,加上房價已出現盤整、小幅修正,房市趨勢已扭轉向下,加上不動產貸款餘額年增率均續減緩,以及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也有下降趨勢,顯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已發揮政策影響力。因此,央行沒有進一步干預,但也沒有放松管制,或許正是央行維持現行房市管制的主因。展望後市,房市欲大不易,未來仍需持續關注美國關稅政策對全球景氣與通膨的衝擊,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等不確定因素對國內房市的影響。
臺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金分析,央行管制不鬆綁,銀行放款將保持收束,受限於申貸不易,且新青安的利率優惠僅剩1年,即使是首購族,對房市也觀望卻步。即將辦理貸款的新案交屋族更是急得跳腳,在不得不貸的情況下,面對低成數、高利率的方案也只能接受,資金壓力比預期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