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債基金 強勢吸金
新興債基金 強勢吸金。(美聯社)
新興市場債券近三個月呈現溫和回升走勢。法人表示,主因受惠於美國聯準會升息循環趨緩、美元指數回落,及部分新興國家降息預期升溫,資金重新流入新興市場債市,進而推升相關基金績效表現。
根據CMoney統計至6月30日,觀察近三個月新興市場債相關基金績效表現,包括:富蘭克林華美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復華南非幣長期收益、瀚亞新興南非蘭特債券、元大新興印尼機會債券、路博邁ESG新興市場債券等基金,績效達3%以上至7.4%,表現相對亮眼。
事實上,根據美銀引述EPFR統計顯示,統計上週截至今年6月25日止,新興市場債基金由前周的淨流入47.7億美元,加速至淨流入57.9億美元,居市場之冠,投資級企業債從前一週的淨流入28.8億美元,升溫至淨流入46.8億美元,美國非投資級債券基金由前周的淨流入1.3億美元,加速至淨流入20.3億美元,反映風險偏好持續回溫,息收與資本利得雙利題材吸引目光。
富蘭克林坦伯頓穩定月收益基金暨全球穩定月收益基金經理人陶德.布萊頓(Todd Brighton)表示,目前股市、債市及利率風險平衡,聯準會貨幣政策還有不確定性,不過至少可避免經濟衰退且企業仍有能力創造獲利成長。
儘管關稅造成的影響還待觀察,但各產業中的領導者將最有能力能因應關稅變化作調整。
作爲收益型投資人,往往需要逆向投資的思維,評估企業長期價值並在等待中找尋投資機會。
安聯投信表示,展望後市,市場預期聯準會最快可能於7月或9月展開降息循環,屆時將爲債市帶來更明確的政策利多。
中長天期債券具備更大評價修復空間,而風險債市則在殖利率優勢與資金支撐下,仍具延續表現機會。
儘管利率路徑仍具變數,投資人宜採取「核心穩健、衛星進攻」配置策略來因應可能出現的波動與機會。
策略上,建議核心部位配置於投資等級債與美元計價新興市場債,做爲利率敏感度高的防禦型收益資產;衛星部位可考慮配置非投資級債券與可轉債,追求資本利得與收益雙重報酬。
同時,多重資產商品,適合作爲降低波動配置工具,但宜降低比重並適時汰換爲主流成長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