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亞股除印度上週全盤皆墨 臺股7月以來淨賣超100億美元
外資對亞洲股市買賣超金額)資料來源:彭博,中國信託投信整理)
谷歌、特斯拉等重量級科技股公佈財報後大跌,市場避險情緒濃厚,資金大舉撤出新興亞股。上週新興亞股僅印度小漲0.9%,其餘市場全數走跌,臺股再度成重災區,周跌3.3%最多,韓國續跌2.3%。越股也跌1.8%。外資上週持續賣超臺股25.6億美元,光是7月至今,外資在臺股即淨賣超100億美元,今年以來淨賣超擴大爲56.2億美元。
7月以來,受避險情緒影響,外資資金持續撤出新興亞股,最近一週淨流出31億美元,仍以半導體產業爲主的臺股、韓股流出較多。外資在韓股單週賣超7.3億美元,在臺股賣超25.6億美元。今年以來在臺股淨賣超達56.2億美元,且光是7月至今,外資淨賣超金額就已達100億美元。
臺灣上週遭逢颱風侵襲,臺股僅開市三天,但適逢美國科技股重挫,標普500、納指皆創2022年以來最大跌幅,導致臺股上週五開盤一度跌近千點,累計周跌幅達3.3%,兩週跌近8%,凸顯避險賣壓仍然強勁。不過,今年來新興亞股中,臺股漲24.55%仍最亮眼,其次是印度12.59%、越南10.26%,泰國下跌7.67%最弱。至於外資最青睞市場仍爲韓國,今年以來淨買超181.5億美元。
中信關鍵半導體(00891)經理人張圭慧表示,去年以來受惠 AI 需求強勁發展,以美國「七巨頭」爲主的大型科技股出現驚人漲幅,帶動半導體產業公司股價水漲船高。但隨着半導體產業進入高基期,且美國聯準會即將啓動降息,投資人也開始將眼光放到非半導體且基期相對低的產業,科技股獲利了結賣壓涌現。而美國總統共和黨參選人的半導體「保護費」言論,加上其重視「美國製造」的競選主軸,導致不只是臺灣,包含日股、韓股也都出現幅度不小的回檔。
不過,長線而言,張圭慧表示,受惠AI等新興應用需求持續擴增,未來產能看好,拉動生產、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等指標,表現持續暢旺,庫存指數持呈供不應求態勢,顯示國內半導體業基本面仍佳。且觀察美國大型科技股目前開出的財報,表現其實並不差,只是市場對其有更高的期待。近期國際市場修正,資金獲利了結爲主要基調,臺股亦受影響拉回修正,但長線成長趨勢結構健康,可逢低分批進場。
張圭慧指出,根據聯準會主席鮑爾發言內容,最快今年9月即會降息,資金面仍有利股市,臺灣景氣維持穩健,上市櫃企業獲利顯著成長,臺股多頭格局可望延續。近期投資人若想避開短線股價波動風險,不妨趁股市拉回期間,逢低買進月配型的高股息 ETF,以及降息題材的債券 ETF。
越股上週收1242.1點,較前一週跌1.8%。中國信託越南機會基金經理人張晨瑋表示,相較臺、韓股市外資連續淨賣超,外資在越股上週已逆勢轉爲淨買超,並中止連20周淨賣超紀錄。尤其越南第二季經濟表現亮眼,有望達成GDP年度成長目標;且政府積極祭出經濟振興政策,如監理機關擬解除外資交易全額交割制度以爭取納入富時指數等,都成爲越股下半年成長利多。在經濟基本面好、企業獲利前景佳情況下,投資人可以合適評價參與越南市場的高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