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資金潮來襲!三大引擎點火 第4季行情更旺

新興市場今年可望大豐收,主因是美元走弱、各國降息和中國題材發燙。 路透

新興市場資產今年表現亮眼,投資人預期資金浪潮在第4季將更加洶涌。匯豐調查顯示,新興市場基金經理人看漲情緒自6月的44%飆升至62%,創2021年以來新高,而看跌者比率則腰斬至僅7%。高盛策略師指出,儘管關稅上揚,新興市場今年經濟成長仍超乎預期,正「蓬勃發展,而非勉力求存」。

第3季末,新興市場ETF資金流入開始加速,可能預示後市。彭博數據顯示,追蹤新興市場美元債的iShares ETF在9月迎來2023年底以來最大資金流入,10月首周延續動能;追蹤MSCI新興市場股指的產品在8月放緩後、9月反彈至22億美元。

此外,衡量巴西里爾、墨西哥披索及南非蘭特等高收益貨幣倉位的衍生品指數,逼近2024年初以來最樂觀水準。

專家指出,新興市場多頭行情主要由三大因素支撐:首先是央行降息。美國聯準會降息預期明確,從南韓到泰國的亞洲央行將於第4季降息,泰國央行甚至可能本週就行動。拉丁美洲也預期逐步下調政策利率。寬鬆貨幣環境可加速債券資金流入,支撐股市表現,並減輕本地貨幣貶值壓力。

第二是美元走弱,帶動資金離開美國,流向更具潛力的新興市場。MSCI新興市場貨幣指數今年累漲6.7%,若能維持,將創下2017年以來最佳年度表現;MSCI新興市場股票指數因陸股拉擡,升至四年高點。美元計價新興市場債券9月更連續六個月上漲,創2019年以來最長連漲紀錄。

第三,中國刺激政策與亞洲AI、科技題材。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速及政策刺激轉趨樂觀,阿里巴巴等AI概念股,以及南韓與臺灣科技股吸引資金。Pictet資深策略師Arun Sai表示,中國AI與生技創新提供強烈主題性支撐,目前仍看好中國市場。

儘管前景樂觀,市場仍存在風險,包括哥倫比亞財政問題、泰銖波動、印尼央行獨立性與財政紀律疑慮,以及美元若意外回升,可能侵蝕非美資產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