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蛋白質改造方法成功開發

來源:市場資訊

(來源:抗衰老產業聯盟)

科技日報訊 (記者陸成寬)記者8月11日從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聯合其他單位的科研人員,成功開發了一種基於人工智能(AI)的新型蛋白質改造方法。該方法巧妙地利用了現有通用蛋白質逆折疊AI模型,無需訓練專屬AI模型,即可實現蛋白質高效進化模擬和功能設計。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細胞》。

蛋白質改造就像給生物分子做“改裝”,通過調整氨基酸順序改變蛋白質性能。相較於基因改造,蛋白質改造更爲直接高效,能夠快速獲得自然界歷經百萬年進化纔可能產生的特性。

然而,現有的蛋白質改造技術存在明顯短板:傳統方法高度依賴專家經驗,耗時長、成本高;而新興的AI預測技術需要爲每種蛋白質單獨訓練專用模型,不僅通用性差,還特別消耗計算資源。“面對這些挑戰,我們急需找到一種更‘聰明’的辦法,開發出通用性強、效率高且不依賴昂貴算力的新型AI解決方案。”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高彩霞說。

現有通用蛋白質逆折疊AI模型,可根據給定的三維結構,預測蛋白質可能的氨基酸排列。基於現有通用蛋白質逆折疊模型,科研人員開發了AiCEsingle模塊,推出了一種新型蛋白質改造方法。

測試結果發現,新方法的預測準確率達16%,性能比其他常見AI模型提升36%—90%。同時,在實驗驗證環節,科研人員用新方法成功改造了8種功能各異的蛋白質,包括基因編輯關鍵工具脫氨酶等。

高彩霞表示,這個智能蛋白質改造新方法,相比傳統手段效率更高、適用性更廣、擴展性更強。它代表着生命科學領域的重要趨勢,即用計算模擬部分替代實驗室操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新方法大幅降低了AI技術的使用門檻,普通實驗室無需配備昂貴算力就能享受智能預測的便利,讓更多科學家受益。

來源:科技日報

中國民族衛生協會抗衰老專委會立足民族衛生健康領域,紮根抗衰老暨食品醫藥大健康等行業產業,接受中國民族衛生協會的領導,重點就抗衰老暨食品醫藥大健康行業開展信息交流、業務培訓、科普宣傳、書刊編輯、專業展覽、國際合作與交流等。按照協會的部署,專委會將抓好抗衰老暨食品醫藥大健康行業自律與發展,爲建設健康中國做好服務。

Disclaimer: The Internet is a resource-sharing platform, we advocat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intended to popularize science, such as involving the content of the work, pictures, copyright, and other issues, please contact us to delete. This article is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only, please do not use it for commercial purpo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