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的公民與社會/陸推一帶一路 跨國合作過程中展現何種對外策略?
圖爲中國大陸國旗飄揚於北京一棟公寓建築外。法新社資料照
一、時事掃描
二、命題趨勢
在國際社會中,大國正積極透過經濟、科技與制度等手段擴展對外影響力。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結合跨國基礎建設合作、通訊科技、數位治理與標準制定,呈現出傳統援助模式與現代數位戰略的交錯特徵。合作國雖獲得資源與建設機會,卻在技術、制度與資料治理上對中國高度依賴。本新聞關鍵概念包括:中國透過基建與科技合作擴展國際影響力、合作國高度依賴中國的設備與技術、主張共建共享卻由中國主導決策、合作國面臨中國帶來的債務壓力與經貿失衡、中國透過制度與治理輸出干預他國內政、一帶一路成爲中國試圖跳脫美國圍堵的策略、中國以數位與資料治理擴張影響力等。
三、牛刀小試
2013年起,中國推動一帶一路政策,與歐亞非多國展開基礎建設合作,後續更拓展至5G通訊、遠距醫療與跨境電商等領域。在合作過程中,中國要求合作國採用其設計的設備與技術標準,使這些國家在系統操作、維護與資料管理上對中國產生高度依賴。儘管中國強調共商共建共享,多數合作計劃仍由中國資金、企業與規格主導,合作國的參與程度與決策權相對有限。此外,中國常透過資金、技術與數位治理等整合方式,輸出倡導的制度與技術規範,以擴展對外影響力。根據上述,哪一項最能反映中國在推動一帶一路過程中所展現的對外策略特徵?
(A)尊重市場原則,保障合作國自主選擇技術與制度
(B)利用技術與資金輸出,強化對合作國的政策影響力
(C)僅協助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實質未乾涉合作國內政
(D)推動合作國主導談判,確保各方實質參與及平等發言
答案:B
解析:(A)中國在合作中主導技術與標準輸出,合作國選擇空間有限,未呈現自由市場與制度自主。(B)中國透過技術、資金與制度輸出建立合作架構,使合作國對中國產生依賴,進而擴大中國對合作國之政策與戰略影響力。(C)中國雖強調不干涉內政,但其制度與技術輸出已實質影響合作國的治理與政策選擇。(D)合作國在一帶一路合作中參與程度低、談判發言權有限,未能落實平等協商。
四、歷屆試題
唐宋時期,隨着南海貿易的興盛,外國船隻停靠的貿易港也逐漸從廣州向北延伸到福建和長江流域。繼廣州之後,泉州、明州(今寧波)也發展成大商港。外國商船將香料、珊瑚、瑪瑙、寶石、象牙、藥材等商品輸往中國,併購買大量中國產品運回。上文所述唐宋時期的貿易現象,最適合以下列哪一現代國際貿易特徵來詮釋?(2018學測)
(A)新通商港口的建立可降低交易成本
(B)貿易主要由商品的實用價值而發生
(C)海外貿易興盛可帶動國內產業升級
(D)國際貿易可帶動金融業的蓬勃發展
答案:A